「血液腫瘤治療新進展」專刊
2022.02 第41卷第9期 執行編輯:蕭惠樺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血液及腫瘤治療的新發展-談細胞治療
【回本期目錄】
血液腫瘤科   卓士峯 主治醫師/助理教授 (111年2月)

細胞治療,顧名思義就是以植入或是輸注活的細胞進入病人體內達到醫療效果。在血液惡性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治療,利用捐贈者幹細胞輸入受贈者的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即為廣義細胞治療的一種。以捐贈者的細胞來對抗受贈者身上的癌細胞,這種植體抗白血病細胞作用(graft-versus-leukemia, GVL effect),證實可以有效降低白血病復發率,這樣的細胞治療模式已經發展了60多年了。

近年來基因工程快速的進步,催生了許多新穎的細胞治療,廣泛的應用在惡性血液及腫瘤疾病的治療,以下就幾種重要的細胞治療方式與大家分享:

1.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 CAR-T):利用生物技術改造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把會辨識癌細胞表面腫瘤抗原的CAR基因”插”到T細胞上,增值放大後即成為CAR-T細胞來對付癌症。目前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中針對CD19腫瘤抗原,或是多發性骨髓瘤針對BCMA腫瘤抗原,CAR-T細胞療法均展現卓越的治療成效,在難治的頑固型病人有很高的反應率,有的病人甚至治療後癌細胞消失,有機會達到痊癒,在美國已有些CAR-T細胞療法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的適應症,可望成為將來血液惡性疾病治療主力。但本治療需利用高階的基因改造技術,技術門檻高,整體費用高昂,治療後的免疫活化造成的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此外,在固態腫瘤的反應率較低也是將來發展上的挑戰。目前,台灣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的發展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2.雙特異性T 細胞銜接系統(bispecific T-cell engager) 或是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Antibody): 此治療方式在近年來也慢慢嶄露頭角,因為獨特的設計,可以同時接合腫瘤抗原及T細胞表面抗原,將兩者拉在一起後活化T細胞來毒殺癌細胞。目前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系統在復發及頑固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也有不錯的表現,目前在台灣健保在特定的病人提出申請可以給付部分療程。

3.近年來衛生福利部通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包含自體免疫細胞來治療癌症。這些癌症細胞治療,如細胞激素活化殺手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 CIK細胞) 是藉著抽取病人血液並分離及培養出CIK細胞,在體外擴增後回輸至病人體內,這些功能強化的免疫細胞可以尋找到癌細胞並攻擊。特管法通過的治療還有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 DC細胞疫苗)或是合併樹突細胞及細胞激素激活殺手細胞(DC-CIK)療法,都可用在惡性腫瘤的治療。目前這類CIK、DC,或是DC-CIK細胞療法特點為安全性高,可以與其他抗癌療法合併,增加治療的彈性,但在疾病治療方面,治療成效大多是小型臨床試驗的結果,缺少大型研究數據資料。

除了以上介紹的治療,許多新穎的細胞治療也在發展中,目前大多在早期臨床試驗階段,期待將來有更驚豔的突破,造福更多患者。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血腫科     癌症中心    
下午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