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腫瘤治療新進展」專刊
2022.02 第41卷第9期 執行編輯:蕭惠樺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血液疾病患者之心理支持
【回本期目錄】
精神醫學部   蔡欣宜 臨床心理師  (111年2月)

白血病與其他癌症相異之處在於沒有固態的腫瘤,無法透過手術進行切除,除了化學治療,亦可能需要透過骨髓移植的方式,以達到治療的效果,然而等待骨髓移植的配對與治療的歷程,以及術後抗排斥治療藥物的副作用,都可能帶來心理上的壓力與煎熬。

化療與移植前的心理調適

在得知罹癌的初始,感到震驚、難以接受,是大部分人可能會有的情緒感受與反應,加上網路上有著大量的資訊,在查詢、認識疾病的過程可能也會不自覺的擔憂、焦慮起來。面對罹癌後生活的改變與挑戰,首要接納自己在此時可能會有不同面向的情緒出現,了解這些情緒反應是很自然的表現;再進一步了解醫療資源中有哪些求助管道,讓自己獲得適量且正確的資訊以及理想的治療、周遭有哪些親朋好友可以成為自己的情緒支持或提供實質的幫助,以便於需要時可以尋求討論與尋求。此外,適度的休息可以幫助身體從治療中慢慢恢復,在體力狀況允許的時候,可以安排輕鬆與平日喜歡的活動,幫助自己在治療歷程當中達到情緒調適與減少焦慮感受,而適度體力的消耗亦可以降低失眠發生情形。

保護性隔離的心理調適

接受移植時為降低感染的風險,需要進行保護性隔離,因此除了生理的不適,有時獨處也會帶給人與外界隔絕的恐懼。建議事前可以準備一些自己平常有興趣、喜歡的書籍或物品,當在隔離過程出現擔心、害怕的情緒時,可以先嘗試放慢自己的呼吸速度,以輕鬆而不費力的方式緩慢、深沉的呼吸,覺察並接納自己當下的想法與情緒狀態,可以問問自己「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同時藉著做有興趣的事情,幫助自己從原有的情緒當中轉移注意力,緩和當下緊繃的情緒狀態。也可以透過通訊軟體,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促進精神與情感上的支持及交流,也可以帶來較為安穩放心的感受。

移植後的生活適應

人們對負向的事件較容易留有深刻的印象,因此移植後除了注意生理的變化,尋求醫師的協助之外,也可以每天寫下三件感恩的事情,幫助自己看見生活中正向的那一面;也可以嘗試以較開放的角度回顧治療歷程帶來的改變,像是「對我而言,現在重要的生活價值觀是什麼?有哪些是現在我所重視的事情?」,讓自己對生活有更多的掌握感,也許有些人認為未來要更注重生活品質、珍惜跟家人相處的時刻或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等等,無論哪一種生活樣態的調整,都是因循真實的感受與生命經驗的堆疊而來,同時也記得感謝與擁抱在治療的路上付出努力的自己。

當您覺察到自己經常受到負面的想法、情緒所干擾,且難以轉移注意力、伴隨著失眠等身心症狀時,可以協請醫療團隊轉介心理師或精神醫學部,提供進一步的諮詢與協助。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