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在台灣每年約新增800例個案,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白血病,而且發生率逐漸上升。患者男性略多於女性,好發於年長者,且隨著年紀增加,發病機率也會提高。發病原因主要受後天影響,如: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者、罹患血液疾病或是造血功能異常者,有較高的發病機率。此疾病好發於六十歲以上長者。發病後,大量癌細胞會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對健康衝擊劇烈且病程發展快速,患者骨髓未成熟之造血細胞增生並堆積在血液及骨髓,血癌細胞全身擴散,取代正常血球。紅血球若不夠,導致臉色蒼白、氣喘如牛;白血球不足,亦容易感染發燒;血小板若不足,凝血功能變差,女性經期量變多且久,或是全身不明原因多處瘀青;異常血球堆積骨髓,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若引起嚴重細菌感染者,恐因敗血症而突然休克。
AML曾長達四十年無新藥問世,過去化療是殺滅癌細胞的唯一治療手段,但標準化療強度高、副作用強烈且須密集進行,年長及有心臟、肝臟、腎臟等共病的體弱患者難以承受,因此造成AML患者不僅存活時間只有4.1個月,能夠成功消除癌細胞的患者也不到一成。但隨著分子醫學的進步,自2017年起多款標靶藥物陸續問世,今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進入標靶新世代。除了已有可以針對特定基因型對症下藥的FLT-3抑制劑,針對治療成效亟欲改善的年長及共病症的體弱患者,更有可以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可用。不僅存活時間有望提升到10至12個月,疾病緩解的機率也有望從不足一成提高到五至七成。
去年通過健保給付的BCL-2抑制劑「唯可來」(Venetoclax)為突破創新機轉的BCL-2抑制劑,包括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在內的國內外治療指引皆將其列入優先建議的選擇。Venetoclax不論在反應時間、反應率與生存期都有明顯優勢。搭配低劑量cytarabine,病人存活期可達8.4個月,相較於單獨使用傳統化療藥物的4.1個月,顯著延長存活期。由於藥物採用口服方式,且顯著降低病患輸血需求,可降低住院風險與成本。BCL-2是一種抑制細胞凋亡的蛋白質,在腫瘤發生及轉移扮演重要角色,並於某些癌細胞中高度表現,使得選擇性抑制BCL-2已成為抗腫瘤藥物的熱門標靶。BCL-2抑制劑讓癌細胞可以自我毀滅,達到抗腫瘤效果,用以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隨著多款標靶治療陸續問世,臨床醫師有更多的藥物,以依照患者年齡、是否有共病、過去病史、突變基因等,打造個人化治療,大幅提升患者存活期、避免復發,來幫助更多患者獲得更適切治療。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