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小華的媽媽覺得奇怪,最近的小華身上常出現莫名的瘀傷,而且似乎每天都有新增加的部位,問了幼稚園老師,雖然會與同學打打鬧鬧,但也沒觀察到嚴重的跌打損傷;另外,原本唇紅齒白,自帶蘋果肌的小臉,最近也變得不那麼紅潤了。擔心不已的小華媽帶他去了門診檢查,經過醫師問診、抽血檢驗及骨髓檢查,醫師告訴媽媽,他得到了白血病,也就是血癌。小華媽聽到是癌症十分難以接受,覺得是不是代表孩子命不長久?往後得一輩子以醫院為家了?還好,在幾天後舉行的家庭會議中,由醫師、護理師、個案管理師、藥師及心理師等組成的兒童癌症照顧團隊向媽媽及爸爸詳細說明了往後的治療及追蹤方式,小華媽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原來,小華是有可能治癒,且可能邊上學、邊定期回門診治療的。
血癌,俗稱的白血病,指的是骨髓內血球細胞異常增生導致的癌症,白血病是兒童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初期的症狀可能不明顯,以臉色蒼白、容易瘀血、淋巴腺腫大、肝脾腫大或發燒的表現居多,但這些表現有時不具特異性,因此,病童需要在詳細的檢查中做出正確的臨床診斷。
隨著近代醫學的進步,兒童血癌病人五年的平均存活率也從四、五十年前的15%不到,升高到至今的80%以上;其中,兒童發生率最高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其存活率更可能達90%以上。兒童血癌的治療以化學療法為主,頭幾個月的高強度化療,病童需住院較久一段時間;中、後期的治療強度降低,僅需週期性的住院幾天,後期大部分的化療,甚至能定期在門診施作即可。然而,兒童血癌中仍有些是較難治療的,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或是某些特定次分類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這些孩童在治療過程中如果觀察到對化療的反應不盡理想,後續可能須接受骨髓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而清除血癌細胞的方法,除了傳統的化學治療,現在也有新的細胞治療、免疫治療或標靶治療藥物能使用。其中,對付高風險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簡稱CAR-T,
全名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更是美國食藥物管理局首個批准應用於人體的細胞治療。此些細胞治療、免疫治療或標靶治療藥物的目的在於進一步清除血癌細胞,或使患者能夠達到接受骨髓移植的條件。
在兒童血液腫瘤醫療團隊整體醫療照護及現代醫療的幫助之下,以往較難治癒的特定種類兒童血癌存活率已上升了不少。但治療新方法及藥物上市的時間不久(很少超過十年以上的上市時間),臨床對於已完整治癒及接受新治療方法與藥物的血癌兒童,他們的後續長期的成長發展仍需醫療團隊的整體醫療照護。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