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伯是一個外向好動的人,周末喜歡外出踏青。但近三個月開始下背痛,起先覺得可能是運動痠痛或肌肉拉傷,但情況日漸嚴重甚至影響日常行走。陳伯伯隨後到附近的小醫院求診,核磁共振顯示脊椎多處病理性骨折合併蝕骨病變,高度懷疑惡性腫瘤。因此,轉來本院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詳查。
住院抽血顯示,陳伯伯有貧血、腎損傷且嚴重蛋白尿,血清蛋白電泳分析及免疫固定電泳分析發現有不正常單株抗體的增生,搭配骨髓檢查最終確認為「多發性骨髓瘤」。接著,陳伯伯接受標準三合一治療,病情得到緩解,隨後施行自體幹細胞移植,目前病況穩定且規律口服用藥維持治療中。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球細胞「漿細胞」造成的腫瘤。”骨髓”瘤指這些腫瘤是生長在骨髓中,而”多發性”則是指在骨髓的病灶通常不止一處。此腫瘤盛行率約佔所有腫瘤的百分之一,血液腫瘤的百分之二十,好發於高齡者,平均患病年齡為六十至七十歲,男性的罹患率比女性高,症狀上最常見的為骨頭疼痛,尤其臨床上老年人無故下背痛就應該把多發性骨髓瘤納入鑑別診斷中。其他常見的還包括貧血導致的疲倦及頭暈、高血鈣導致的腸胃道症狀及意識不清、腎臟損傷導致的蛋白尿。以上皆為過多的漿細胞與其產生過量單株抗體而導致的病變。
疾病本身可由骨髓檢查證實漿細胞浸潤合併骨髓瘤造成的症狀來確診。目前國際上第一線標準治療為三合一治療加上自體幹細胞移植,目的不在於治癒腫瘤,而是控制疾病。現今建議的三合一治療有許多不同的搭配,如何選擇端看病人的臨床情況,以下簡述最常使用的三合一組合。
●標靶藥物:蛋白酶抑制劑,最常使用為萬科(Bortezomib),此為注射藥物,常見副作用為周邊神經病變造成的手腳發麻。
●免疫調節藥物:常用的藥物為賽德(Thalidomide)與瑞復美(Lenalidomide),此為口服藥物,常見副作用為周邊神經病變、血球低下、腸胃不適。
●類固醇:為口服藥物特體松(Dexamethasone)。
病人接受三合一治療以後,如果病況允許,可以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使疾病達到更好的緩解,移植之後,繼續給予病人免疫調節藥物當作後續的維持治療。
因上述治療只能控制病情,一部分病人還是會復發,幸好目前已有許多後線的治療,包括新的蛋白酶抑制劑(Carfilzomib,
Ixazomib)、新型免疫調節藥物(Pomalidomide)、抗Anti-CD38單株抗體(Daratumumab,
Isatuximab),還有不少的藥物正在研發中,如此多樣化的藥物搭配都可為病患帶來更多的選擇與更好的療效。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
|
|
|
|
下午 |
|
●高醫 |
|
●高醫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