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吳女士,於60歲時診斷第四期濾泡型淋巴癌,合併發燒、貧血,也因淋巴結壓迫導致腹痛及雙下肢水腫。經過標靶合併化學治療、自體幹細胞移植後,於年初又診斷復發,食慾下降且體重減輕,家人因吳女士體力虛弱,對於是否能再一次的接受治療,全家陷入愁雲慘霧中。
淋巴癌治療主要以化療合併標靶治療為主,依據不同情況加以放射線治療輔助。隨著對淋巴癌的致病機轉、分子基因有更多的了解,治療上有更多的進展;除了已經在第一線使用有很好療效的anti-CD20單株抗體莫須瘤(Rituximab)之外,調控其他路徑的新藥也陸續問市,在治療的表現上也相當的亮眼,如經由蛋白質體(Proteasome)調控蛋白質的分解、影響BTK、PI3K路徑、調節細胞週期中止與凋亡、抗血管新生或藉由抑制免疫受體的機制,加強免疫系統消滅癌細胞的能力。
新一代的標靶藥物
anti-CD20單株抗體(Obinutuzumab),經改變抗體結構合併分子醣基而發展出來,在濾泡型淋巴癌可以達到不錯的療效,在第一線結合傳統的化療可以比莫須瘤有更好的效果,將疾病惡化的機率下降34%。
Anti-CD30(Brentuximab),對於治療且有專一性的效果,目前健保給付於治療復發或頑固型CD30
陽性的何杰金氏淋巴瘤,以及復發或頑固型全身性退行分化型大細胞淋巴瘤等。
PI3K抑制劑安列庫帕(copanlisib),2020年11月,健保通過給付,PI3K抑制劑可單方治療,患者整體的反應率可達6成以上,成為復發型濾泡性淋巴癌三線治療新選擇。
而血癌的用藥Lenalidomide藉由改變細胞介質的生成來影響免疫系統,達到增強免疫細胞活性及抑制發炎的效果,同時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來抑制腫瘤血管新生,或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並誘發凋亡,對於和緩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合併標靶藥物莫須瘤(Rituximab)使用,治療效果不亞於標靶合併化療,讓無法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可以考慮的治療選項之一,可惜目前健保不給付。
Cell Immunotherapy (細胞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藉由調控免疫功能可以利用體內免疫細胞殺死腫瘤細胞,在淋巴癌中PD-1抑制劑(Nivolumab保疾伏、Pembrolizumab吉舒達)應用於典型的何杰金氏淋巴瘤,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新一代的治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及「雙特異性抗體」(Bi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BsAb),是由患者身上分離出 T
細胞,以基因工程方式教育 T 細胞辨認出腫瘤細胞,並激發免疫反應殺死腫瘤細胞的嵌合抗體,成為anti-CD19 CAR
T-cells,再輸注回病人身上,達到治療的目標,目前在臨床試驗的研究中,都有相當不錯的成果。
目前淋巴癌的治療有許多新的單株抗體或新的路徑抑制劑不斷研發,也有新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可以預見這些新藥將可以持續大幅提高反應率及延長病患的存活期,為淋巴癌治療帶來嶄新的一頁。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