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放射治療的重要性
現今的放射治療,不論是電子治療、光子治療、甚至質子治療,若不將劑量傳遞到正確的位置執行治療就沒有意義,更別說治療過程中因劇烈副作用導致病人中斷治療,因此提升治療精準度為現今放射治療的目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引進全台唯一的核磁刀以核磁影像做導引。核磁影像可提供清楚的軟組織對比,相較於其他使用電腦斷層影像導引的機器來說,腫瘤及欲治療部位可以看得更清楚。在過去因電腦斷層影像無法提供較佳的影像對比,為了確保正確將放射線打在正確位置,在圈繪腫瘤體積時會預留安全邊際,但這樣的操作下照射體積較大,會讓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發生副作用的機率提高。除了以MR做影像導引,核磁刀還能在放射線輸出同時持續提供影像觀察欲治療部位是否到達預期的位置,也就是即時影像。
何謂即時影像及其優勢
過去的影像導引放射治療都是在放射線輸出前做影像定位,將欲治療部位移動到正確的位置再執行放射線輸出,然而病人治療時的實際狀況就無從得知。即使病人十分配合都沒有移動的情況下,人體內部也會有不可避免的器官位置移動
(如:呼吸、吞嚥、腸胃蠕動等),使得欲治療部位可能會偏離位置(如圖1)。如今,即時影像的技術可以在治療中觀察到治療部位並追蹤治療部位的位置,讓放射線真的到達我們想要治療的部位。如此精準的技術,讓我們可以為病人歸劃更大劑量及更小範圍的治療,也就是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使用以上技術執行治療,病人的到院次數可以縮短許多,在臨床實證上也證實這樣的治療比起過去傳統的治療更加有優勢。
誰適合做核磁刀
因為核磁影像導引以及即時影像的優勢,使得受呼吸起伏位置變化較大的治療部位(如:肺癌、肝癌、胰臟癌、及其他胸腹部癌症)或是需要在軟組織鑑別度較高的部位(如:腦瘤)適合使用核磁刀進行治療。此外,若病人因受工作、距離、私人因素等影響無法頻繁到院接受治療,在符合國際指引的情況下,規劃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縮短到院次數也是不錯的選擇。
 |
 |
圖1、肝癌受呼吸起伏影響時造成治療位置之誤差,紅圈為腫瘤現在位置,黃圈為欲治療範圍。(上圖為即時影像之呈現,左圖為自由呼吸,右圖為使用呼吸調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