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刀放射線治療的新進展」專刊
2022.03 第41卷第10期 執行編輯:黃志仁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攝護腺癌與核磁刀-設身處地、護為表裡之放射治療
【回本期目錄】
放射腫瘤部   李欣樺 主治醫師/助理教授 (111年3月)

七十多歲老先生多年前因攝護腺癌(前列腺癌)接受了放射治療,治療後持續於門診追蹤,期間發現腫瘤指標持續升高,核磁共振影像顯示遠端轉移。於是老先生再次接受了全台灣首座「全方位核磁共振影像導引直線加速器放射治療,這是結合「核磁影像導引」(MRI)和放射線治療儀器「直線加速器」(Linac)兩項純熟的醫療高科技,協助醫師更能看清楚腫瘤部位及形狀變化,即時採取應變治療。經過核磁刀放射治療後,攝護腺抗原指數已恢復正常,治療過程平順,副作用輕微。MR-Linac核磁刀是致癌新利器,設身處地,保護「表裡」器官。

癌症,長期占據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榜首,2020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0,161人,占總死亡人數29.0%,細看死因首位癌症種類分析,排名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與2019年比較,攝護腺癌排名由第6名往前升至第5名。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引進全台灣第一台「核磁共振影像導引全方位放射線治療儀(MR- Linac)」,核磁刀可讓放射線精準擊中腫瘤,降低對鄰近健康組織的傷害,提高癌症控制率。新尖端科技的核磁刀使用非游離輻射的核磁共振影像,在不增加輻射劑量下透視人體,不僅能提升病人每日治療擺位的準確性,更能利用核磁共振影像立即修正治療計畫,即時追蹤腫瘤位置變化,並控制放射線治療照射範圍,有效提升治療成效,大幅降低副作用的發生機率。

核磁共振影像導引全方位放射線治療儀(MR-Linac)又稱核磁刀。有3項臨床優勢,一、精準核磁共振定位和快速劑量計算;二、依據腫瘤退縮或周圍器官變化,每日調整治療計畫,讓病人得到最精準的治療;三、治療中可即時追蹤,降低正常組織細胞的損傷。許多國際知名癌症治療中心研究顯示,使用核磁刀治療癌症,明顯提高胸腔腫瘤、腹腔腫瘤等的治療效果並大幅降低副作用影響。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網站統計處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        
下午 高醫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