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治療,日新月異,除了過去傳統的化學治療、手術、放射線治療,還新增了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細胞治療。但儘管因醫學的進步,治療的模式越來越多元化,放射線治療在某些癌症的治療計畫仍佔有重要的角色。
放射線治療,顧名思義是指利用本身具有放射性的物質或者是可產生放射性的儀器(如直線加速器)來治療病患,這也是屬於局部性的治療。放射線治療的角色在癌症治療上可分為治癒性及緩和性,以泌尿系癌為例:
治癒性治療
膀胱癌第二期的治療,可選擇化療後手術或直接手術,若病患無法接受膀胱全切除手術時則可選擇化放療(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此種治療方式可達到好的治療療效,副作用也較小,病患的接受度也較高,並且能達到完全治癒的效果(complete
response)。
攝護腺癌病患若為第三期或第四期,治療選擇其一為接受賀爾蒙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此治療方式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緩解型治療
泌尿系癌(如膀胱癌、腎盂癌、輸尿管癌)最容易有淋巴轉移的現象而造成下肢淋巴水腫,導致病患生活品質下降,例如無法行走、穿褲子,當化學治療效果有限時,放射線治療則扮演輔助的角色,協助化學治療達到加強治療效果,讓淋巴腫瘤縮小,淋巴液順利回流,下肢消腫,恢復良好生活品質。
泌尿系癌易轉移的器官有肝、肺、骨頭等,轉移至骨頭容易造成疼痛的問題,而疼痛所衍生的問題可能造成活動力下降、食慾下降、情緒低落,許多病患對於疼痛藥是排斥的,而放射線治療則發揮治療最佳效用,針對疼痛的部位照射高劑量放射線達到減緩疼痛的效果。
放射線治療雖然副作用相對化學治療來說較小,但也是有機率會發生副作用,以攝護腺癌病患為例,除了照射部位的皮膚會有乾燥、脫皮的現象外,因照射部位位於直腸前方,所以會有少數的病患會出現直腸出血的副作用,所以病患仍需注意解便時是否有解血便的情形;而若以膀胱癌的病患為例,因主要照射的部位為膀胱,會造成膀胱血管較為脆弱,也會在照射後產生間質性膀胱炎的情形,若出現解血尿或血便的情形則建議病患就醫處置。
泌尿系癌的病患年紀都較為年長,無法接受手術、化學治療等較積極的治療時,放射線治療即成最佳的選擇,治療效果佳、副作用小,對年長的病患是一個絶佳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