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咪在懷孕過程中最擔心的問題莫過於下體出血,擔心寶寶是否留得住,甚至責怪自己沒調整好生活步調或發生意外而導致流產,再再使孕婦感到害怕與擔憂。
嚴格來說,孕期出血並不少見,然而無論出血量多少,都應詳加檢查對症下藥,以避免影響母胎健康。最常見的孕期出血發生在第一孕程,也就是妊娠14周前,佔所有孕期出血的2-4成,早期孕程的出血,最重要的莫過於排除子宮外孕的可能。
子宮外孕,顧名思義就是受精卵生長在錯誤的位置,最常見的子宮外孕位置在輸卵管,其他還有在腹腔,卵巢或子宮角等狀況。醫師會利用抽血追蹤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搭配上超音波診斷的方式來診斷子宮外孕。治療方式則視症狀輕重決定,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者,可以考慮以藥物治療;若情況嚴重,甚至發生休克,則需要進行手術處理。
另外脅迫性流產,也是常見孕期出血的原因,早期孕程因為胚胎組織尚未發育成熟,需要靠著卵巢產生的黃體分泌黃體素維持內膜穩定,
和一般俗稱的落胎,自發性流產不同,脅迫性流產經過觀察或藥物補充黃體素後,妊娠未必會真的終止。倘若自發性流產已經發生,則應檢查子宮內是否有殘留胚胎組織,評估是否需要醫療介入,以避免後續的大出血以及感染問題。
隨著孕程進展到第二與第三孕程,胎盤造成的出血比例也隨之升高,常見的出血原因包含前置胎盤與胎盤早期剝離。
前置胎盤
正常的胎盤位置應隨著子宮擴張,坐落於子宮中上段的位置,若胎盤距離子宮頸口太近甚至覆蓋子宮頸口,可能會在孕期或生產過程中導致出血,因為胎盤擋在子宮頸口,生產方式只能以剖腹生產。前置胎盤導致的出血,可能會一次比一次多,當出血過多時,就可能需要緊急剖腹生產。
胎盤早期剝離
是指在寶寶出生前,胎盤提早剝離子宮壁,胎盤是提供胎兒養分的主要來源,若胎盤提早剝離,會導致胎盤供應胎兒血流不足,而造成胎兒窘迫的情形,是非常危險的情形,子宮會強烈的收縮,希望快點把小孩生出來,所以媽媽可能會感到子宮劇烈的收縮造成的疼痛合併剝離後產生的陰道出血,慢性高血壓以及外力撞擊是常見的風險因子。
除此之外,出血也與感染、陰道息肉、子宮頸病變等原因相關,雖然較少見,但也不能輕忽,出血的原因百百種,無論出血量大小,是否有伴隨子宮收縮或腹痛,都建議大家及早就醫,對症下藥,也祝孕育新生命的各位皆能順利開花結果,平安圓滿。
﹝邱廣通 醫師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高醫 |
●高醫 |
|
|
|
下午 |
|
|
|
|
|
|
夜診 |
|
|
●高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