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健康」專刊
2022.05 第41卷第12期 執行編輯:沈靜茹/莊蕙瑜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女人最美的時刻-懷孕時的生理變化
【回本期目錄】
婦產部  宋怡潔 醫師 / 莊蕙瑜 主任 (111年5月)

為了孕育一個新生命,媽媽的生理會產一連串的變化為即將到來的寶寶做準備。除了肚子乳房變大、體重增加之外,也會因為賀爾蒙的改變,而產生一系列皮膚、新陳代謝、心血管、生殖泌尿道系統等等的變化。這是女人一生最美的時刻,就讓我們一一來了解吧!

生殖器官

子宮是胎兒的家,隨著寶貝的長大,子宮也會跟著變大。從一開始摸不到,到約12週時就有機會能從肚子摸到,20週時則大約到肚臍的位置,到最後幾乎能頂到肝臟並且會稍微偏向右邊。

同時,子宮頸也會跟著變化。腺體會增加並且外翻,讓子宮頸看起來變紅,且容易出血;而增加的黏液也能幫助阻擋外來的感染。至於陰道,則會變得較為腫脹,分泌物也變多(通常都是稠稠的透明/白色的),比較容易陰道感染,若媽媽覺得搔癢、陰道刺激不適,一定要趕快找醫師協助。

乳房

通常在第二個月之後,乳房會開始變大,皮下血管也會變的明顯;乳頭也會變大、變挺、顏色變深,乳暈會擴大且顏色變深。另外,最早在懷孕的第四個月開始就可能會有初乳的分泌,為之後哺餵嬰兒做準備,媽媽應做好清潔避免阻塞及發炎,但是不要過度刺激乳頭,可能會造成催產素分泌而導致子宮收縮。

皮膚

懷孕時,因為雌激素的增加,血管會擴張,除了幫助散熱,有時也會形成一些特殊的血管結構,如血管瘤(常出現在臉、脖子、上臂、胸部等地方)、手掌紅斑等,並且通常會在產後慢慢消失。而大家最擔心的大概就是妊娠紋了。這是在懷孕中期之後,由於真皮層的彈性纖維減少及排列方向改變形成紅色且稍微凹陷的條紋。不只是腹部,它也可能在乳房、大腿及髖部出現,懷孕早期就開始持續塗抹滋潤的妊娠霜,維持皮膚濕潤及彈性,體重控制,都可以有效預防妊娠紋的產生。另外,皮膚變黑也是另一個常見的困擾。這是由於黑色素沉積在全身各處,如乳頭、腋下、會陰、肛門、大腿內側等,甚至形成妊娠中線(因為黑色素沈積肚皮白線上使其成為黑線)。這些色素沉澱通常也會在懷孕後會變淡或甚至消失。 八成的孕婦在接近足月時都會發生生理性下肢水腫的情形,週數越大下肢循環的壓迫越明顯,水腫越嚴重,以腳踝後腿部的水腫為主。

代謝

為了提供胎兒需要,孕婦的能量需求及代謝增加。最明顯的變化大概就是體重了,懷孕過程平均會增加12公斤左右。另外,脂肪儲存會增加,肝醣儲存減少,蛋白質吸收增加;對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較易產生餐前的低血糖但飯後高血糖的狀態。

懷孕後期,血中鈣濃度也會減少,並且因為會提供給胎兒,所以懷孕後期鈣的補充很重要。(每天建議補充鈣1000-1200mg)

心血管

懷孕時整體血量會增加,因此血色素也會因稀釋而降低,血量增加使媽媽能因應整體代謝增加與增大的子宮所需的血量、提供子宮及胎兒足夠的養分、也能讓孕婦不至於因為生產過程中的出血受到太大影響。另外,因為血液量的增加,鐵質的需求也增加,所以鐵質的補充也是很重要的。(每天建議補充鐵27mg)

消化道

懷孕早期黃體素的作用可能導致噁心嘔吐,也可能造成腸胃蠕動不好而有便秘的情形,若媽媽有嚴重的孕吐,導致脫水而尿量變少、體重減輕,就應該尋求醫師協助補充水分或藥物治療。到懷孕中後期,胎兒的壓迫,可能導致胃食道逆流。因為便秘以及直腸靜脈壓力增加而常會產生痔瘡,這在產後會逐漸改善。

呼吸道

懷孕晚期,因為橫膈膜被擠到往上升,孕婦也會變得不好呼吸,尤其是躺平的時候更可能會覺得吸不到氣,媽媽睡覺時可以稍微將上身墊高來改善,但若一直很喘甚至胸悶胸痛,則應尋求醫師協助。

懷孕時,為了迎接這個新的生命,各個身體器官都會產生變化,造成身材的變化以及許多身體的不適,多數變化都能由生活習慣的調整來減輕,伴侶及家人的支持,能讓媽媽更輕鬆地度過懷孕這段的過程,不論產生怎麼樣的變化,都是陪伴準媽媽們迎接新生命誕生的美妙時刻。

 

﹝莊蕙瑜 醫師 門診時段 / 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下午   高醫     高醫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