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選擇」運動(Choosing Wisely campaign)是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簡稱ABIM)於2012年發起的,鼓勵醫師和病人一起討論「沒有必要」執行的醫療項目。許多國家:加拿大、巴西、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以及亞洲地區的日本、南韓、印度都開始提倡。在台灣,近幾年醫策會與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也規劃推動「明智選擇」運動(或翻成聰明就醫)。美國急性後期及長期照護學會(The
Society for Post-Acute and Long-Term Care Medicine)
給醫師和病患的聰明就醫建議中,其中一項為:
在生命存活期有限的長者,不要常規地開立降膽固醇藥物,尤其是70歲以上,因為比較缺乏足夠證據證明有效降低全因死亡率,冠狀動脈疾病等。家醫科特色醫療包括居家醫療照護以及安寧緩和療照護治療。於是我們常常遇到如以下的臨床場景:
77歲張先生,罹患直腸癌第四期,化療效果不佳而且反覆感染,病人與家屬希望接受安寧照護,而張先生過去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病史,之前這些慢性病都在診所追蹤治療,過去為了預防中風與心血管疾病,長期有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但是病人實在越來越虛弱,加上腫瘤造成的惡病質食慾不振。這時降膽固醇藥物是否應該繼續服用呢?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在2015年發表了一個研究,在有末期疾病的病患中,不論病人一開始使用降膽固醇藥物為了初級預防(還沒有發生中風或心血管疾病)或是次級預防(已經過發生中風或心血管疾病),停止使用降膽固醇藥物後在60
天的死亡率沒有顯著不同。在案例中,因為預期張先生的存活期有限,且考量其服藥狀況與食慾下降等跟生活品質有關的問題,在與家屬討論分析停用降膽固醇藥物的利弊得失後,共同做出決定。
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使用降膽固醇藥物(通常開立史汀類藥物),更容易產生嚴重的肌肉問題,例如疼痛或虛弱,更甚者,導致跌倒、記憶力減退或混亂、噁心、便秘或腹瀉等副作用。再者,通常老年人因共病多,會有多重用藥情況,有些藥物可能與史汀類藥物有交互作用並導致嚴重的問題。目前研究亦顯示對於75歲以上,從未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病患,降膽固醇的好處證據比較薄弱,可能可以減少冠狀動脈疾病發生,但是對於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中風、心衰竭等,均沒有證據顯示有明顯下降。因此「明智選擇」是專業團隊經過科學實證及實務討論後,可以提供我們在整合藥物時,考量病患的風險和益處的適當醫療。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
|
|
|
|
下午 |
|
|
●高醫 |
●高醫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