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2.0
-溫暖溝通與聰明就醫」
專刊
2022.06 第42卷第1期 執行編輯:李佳蓉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醫病共享決策-長期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是否需要氣切?
【回本期目錄】
胸腔內科   張維安 主治醫師/助理教授 (111年6月)

氣管造口術,也就是俗稱的氣切。對於許多人而言,氣切就是永遠臥床的代名詞。然而,此一誤解常會使某些病人承受許多不必要的痛苦。我們在這裡不是要鼓吹所有的病人都要接受氣切,而是希望讓應接受氣切的病人能接受氣切手術。對於長期呼吸衰竭需要呼吸器治療的病人或者無法良好保護呼吸道的病人,必須保持呼吸道暢通並建立一個可以連接呼吸器的管路。臨床上使用的管路分為氣管內插管以及氣管造口管路兩種。氣管內插管是將一塑膠管經由嘴巴插入氣管中;氣管造口管路則是將一較短的塑膠管經由氣管的造口置入,兩者皆可讓病人使用呼吸器 (圖一)。

當病人因各種疾病需要使用呼吸器,醫療團隊會努力治療導致呼吸衰竭的原因,讓病人能早日脫離呼吸器。然而有一部份的病人呼吸衰竭的原因不是短時間能去除的;這時,要繼續長期使用呼吸器的通道就會建議使用氣切。這是因為使用氣切的病人嘴巴可以合上,也比較不會讓口腔分泌物流入氣管。若病人之後狀況漸漸改善,也可由口進食;若突然再度呼吸衰竭,呼吸器可以很快地接上,不會有重新插管失敗的風險。

對於氣切,許多病人和家屬會有許多的疑問,常見的問題如下:

1.是不是氣切了就會變得像植物人?

不會,會讓病人變成植物人是他/她原本的疾病,不是氣切的關係。若病人已存在嚴重腦部損傷且無法回復,那麼在這個狀況下讓病人接受氣切手術,只能延長其存活的時間,無法讓病人的意識回復,病人就會進入長期臥床的狀態了。

2.是不是氣切了就再也拔不掉了?

不是,若造成呼吸衰竭的原因改善了,氣切是可以拿掉的。而且,氣切拿掉後通常其傷口會自行癒合,只有很少數的病人需要另外縫合。

3.是不是氣切了就不能說話,不能吃東西?

不是,狀況穩定後,換上發聲型氣切就能說話。若病人吞嚥功能正常,也可由口進食;在有氣切的狀態下,進食也比較不會有食物嗆入氣管的風險。

4.氣管內管不能一直插著嗎?

氣管內管的材質是塑膠,放久了會硬化、脆化。曾有病人放了一年,結果最後還是要換掉。但是換氣管內管的危險性比換氣切大很多,等於是要重新插管,病人可能會有缺氧的風險。

對於醫療團隊、病人和家屬而言,氣切都是不得已的選項,大家都希望病人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呼吸。然而,若遇到了不得不氣切的情形,仍建議大家要好好的和醫療團隊討論、仔細考量其必要性以免病人承受太多不必要的痛苦和風險。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下午   高醫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