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2.0
-溫暖溝通與聰明就醫」
專刊
2022.06 第42卷第1期 執行編輯:李佳蓉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醫病共享決策-我可以使用生物製劑嗎?
【回本期目錄】
過敏免疫風濕內科   宋婉瑜 主治醫師 (111年6月)

什麼是生物製劑

在醫學上,「生物製劑」(biological agents)泛指一般經過生物科技過程製造出來的藥物或製品,例如大家熟知的疫苗、輸血時用的血品等,都是屬於生物製品。若以藥物而言,相對於化學作用合成的傳統藥物,經過生物製程的藥物需要更高級的醫療生物技術,才能產出這些較化學藥物結構更為多變複雜的生物製劑。目前最古老的生物製劑應該是治療糖尿病使用的胰島素。

生物製劑在風濕疾病的角色

風濕疾病,簡言之,是因為免疫功能失調後造成不正常的全身性發炎反應,導致各式「風濕症狀」—肢體酸、痛、麻、僵硬等,更嚴重的是內臟器官的功能喪失。風濕疾病的形成需要多因素的「天時地利人合」,因此目前無法針對單一病因「斷根」,完全根治疾病,往往就像慢性病那樣,需要進行長期的藥物治療。再者,風濕疾病的複雜性需要多種藥物共同治療以達到多管齊下的最佳治療結果,因此這些患者的藥單通常也都反應了疾病的複雜性。但隨著對免疫機制的了解、分子生物學以及基因工程的進步,這些新世代的生物製劑,可以更為精確地瞄準某個免疫機制裡造成疾病的關鍵分子,達到控制疾病的目標。和過去傳統的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相比,整體而言,這些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都至少與傳統藥物相當、甚或優於傳統藥物,同時這些藥物的治療目標都更致力於避免實質上器官的破壞。由於生物製劑都是以針劑直接打入人體,療效快,且不需經過肝、腎臟代謝,所以對胃、肝、腎功能的負擔遠小於口服藥物。這對於藥單一長串的風濕病友,不得不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的狀況下,可以因為生物製劑的使用,減少口服藥物的使用。儘管生物製劑有療效佳、作用快、可減少其他口服藥使用等等的好處,但最大的難處便是因合成技術難度高而造成價格昂貴。

我可以使用生物製劑嗎?

目前可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免疫相關疾病包括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乾癬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克隆氏症、肉芽腫性血管炎等。但這些疾病若需要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病況都必須符合健保局訂立的條件,經過一套申請的程序,請求健保准予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大抵而言,這些病況的條件包括疾病活動度居高不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傳統療程而效果不佳或有無法承受的副作用、且沒有患有活動性結核病、病毒性肝炎或惡性疾病等。在台灣,因為健保的緣故,這些藥物的使用經過較多醫療經濟的考量,但若排除這個因素,病況符合使用生物製劑條件的患者,其實多於目前符合健保給付規範的。

無論如何,醫師治療疾病的目的,都是希望達到最好的治療結果,但最佳的治療結果必定需要醫病雙方的共同努力才得以達成。藉由「醫病共享決策」,能夠提供資訊,並能充分討論醫方設定和病方預期的治療目標,再去擬定醫方囑咐和病方依循的治療過程。因為,若沒有經過充分的溝通、互相的瞭解,醫方的黃金治療可能會被病方視如敝屣。因此,當面臨生物製劑的使用時,應和醫師詳盡地討論,共同衡量藥物使用的目標和可能的風險,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治療結果。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 高醫      
下午       高醫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