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2.0
-溫暖溝通與聰明就醫」
專刊
2022.06 第42卷第1期 執行編輯:李佳蓉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醫病溝通無障礙-病人權利與意見反映
【回本期目錄】
社會服務室   王春雅 社工師/ 院長室 劉信良 秘書 (111年6月)

76歲的林爺爺,每天埋怨藥吃太多,頭暈想吐,可是回診時醫師問他身體近況,他卻只說「還好」,讓陪病的家人很無奈。事後問他為什麼不告訴醫師,他說看到門診有那麼多病人,怕自己說太多會被醫師嫌棄,而且上一次看診時因為語言不通,差一點跟醫師吵起來,怕以後醫師不願意治療他,所以這一次就不想再多說了。

其實林爺爺的顧慮是多餘的,病人到醫院看病,就醫權益是有被保障的。目前各醫院的病人權利內容乃是參考1981年世界醫學聯盟在里斯本所作成的病人權利宣言(Declaration of Lisbon on the Rights of the Patient),並依據衛生福利部102年6月14日公告「醫院住院須知參考範例」據以修正,內容包含:公平醫療、專業識別、醫療參與、醫療說明、知情同意、隱私保護、安寧療護、器官捐贈、臨床試驗、有權拒絕、意見反應……等大項,各家醫院會因為醫院特性與實況有所微調,想瞭解各家醫院病人權利的詳細內容,建議參考各醫院的網站公告。

看病提問本來就是病人權利之一。國民健康署自105年起開始在醫療院所推動醫病共享決策SDM(Shared Decision Making),鼓勵醫院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服務,醫病共享決策的理念是「醫療人員是專家,病人也是自己身體的專家」,病人是醫病共享決策過程中最關鍵的角色之一,充份了解醫療人員告知的訊息,勇敢提出問題,是病人最重要的任務,也是保障病人獲得最適合治療方式的方法喔!

以目前的醫療環境,醫師看診的時間確實很寶貴,如何有效提問把握看診的黃金時間,也是有「撇步」的,建議有效利用衛福部國健署發展的「就醫提問單」(QPL,Question Prompt List) 與「就醫三問」。例如:民眾在處理原有疾病與新發現的疾病時,可善用「就醫提問單」,「就醫提問單」可以幫助病人把關心且重要的問題先列出來,讓病人與醫療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討論最合適的醫療保健服務,主動且有聚焦的提問,能讓醫病雙方的溝通發揮最大的效益。目前國健署設計的就醫提問單包括:(1)處理新出現的健康問題、(2)處理原有疾病、(3)健康檢查或了解檢查報告、及(4)注射疫苗的就醫提問單等四種,都可下載供民眾就醫時參考。

倘若看診是需要選擇治療方式時,則建議向醫師提出「就醫三問」,國健署建議的「就醫三問」為

第1問:對於我現在的症狀,我有那些選擇?

第2問:我擔心就醫時選擇的各項治療方式會有什麼風險或困難?

第3問:不論選擇何種治療方式,我如何得到幫助,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就醫提問單」(QPL,Question Prompt List) 與「就醫三問」這些參考提問工具與格式都可以在「國健署健康99網站」(https://health99.hpa.gov.tw/)找到,建議依您的需要,以關鍵字搜尋。

案例中的林爺爺如果對於醫療人員的服務有意見,也可以透過醫院病友意見窗口進行「意見申訴」,「意見申訴」也是病人權利之一。醫院受理病人意見申訴管道通常有以下幾種:(1)申訴專線、(2)現場申訴、(3)院長信箱、或是(4)醫院網站的訪客留言板。這些管道都可以協助病人傳達對醫院的建議。以高醫為例,目前病友意見處理窗口是社會服務室,由專業社工師進行各種病友意見處理,林爺爺若是對於醫院所提供之醫療服務有任何不清楚之處,或是想對醫院人員的溝通方式與技巧有所建議,醫院都會非常鼓勵病人向醫師或其他醫事人員發問、要求說明,也很歡迎病人以上述幾種方法,提供給醫院有關醫療服務的寶貴建議。

若民眾對於醫療服務想進行意見反應,但對醫院已無信任感,想尋求醫院以外的公正評斷,建議可申請第三方調解,調解可分為衛生局的「一般調解」、「鄉鎮市公所調解」與「司法調解」;針對病人權利與申訴管道,目前各大醫院都會將相關訊息放置在各醫院網站,病人想知道自己在這家醫院的權利與注意事項,建議可以事先進行網站資料搜尋。

優質的醫療服務強調以「病人為中心」,所以民眾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清楚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掌握自己的醫療權利、勇敢詢問、理解正確資訊,與醫護人員共同討論及決策,有效掌握自己的健康,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mohw.gov.tw/cp-4261-45967-1.html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