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煩惱]
宸宸今年國小二年級,到現在還是每天尿床,爸爸對於每天都要幫宸宸換洗床單這件事,不僅非常疲憊、也極為苦惱;坊間都說:「尿床長大就會好了」,但爸爸眼看著宸宸都快要三年級了,每天晚上還是睡得很熟,叫他起床尿尿都叫不醒;於是在老師的建議下,爸爸帶著宸宸來泌尿科門診就醫。
在醫師持續三個月的行為和藥物治療下,現在宸宸的尿床症狀已慢慢獲得改善,爸爸與宸宸之間緊張的親子關係也改善許多,爸爸也終於可以夜夜好眠,家裡的陽台也不再充滿著要晾的床單與衣褲。
親愛的爸爸,您是否也曾因為「孩子一直尿床」而疲憊不已呢?不妨先喘口氣,用輕鬆的步調,一起來認識「尿床」吧。
[小孩不是故意尿床的! 過多的打罵對尿床治療無益]
當其他小朋友都戒尿布了,家長心中難免會有個疑問:「為什麼我的小孩還在尿床?」,事實上,尿床是造成兒童身心困擾很常見的原因,但往往卻最容易被忽視;也因此多數的尿床兒童會伴隨自卑、罪惡或不愛說話等人格特質,讓家長誤以為尿床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而對小朋友採用教育(教育小朋友不可以再尿床)、責備、甚至懲罰的方式,另外,小孩也可能會被兄弟姊妹或是同儕團體嘲笑;研究顯示:心理因素幾乎很少會導致尿床,但尿床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會造成小朋友心理壓力、甚至是心理創傷;也因此正確的治療尿床,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增加學習效率、更能讓人際關係更為融洽。
[小朋友為什麼會尿床?一起來認識真相吧!]
尿床的原因可以簡化為三項:夜間多尿 (夜晚的尿液較多)、膀胱容量太小(造成膀胱一下子就滿了)、大腦喚醒機制異常
(想尿尿的感覺傳遞至大腦後,無法成功喚醒孩子起床尿尿);當我們晚上想尿尿時,這種感覺會把我們叫醒,因此我們會起床、前往廁所,等坐在馬桶上時才會尿出來;但小朋友因為這三個原因,造成膀胱在晚上很快就滿了,但這種感覺又無法成功把睡夢中的孩子喚醒去尿尿,也因此任由膀胱滿了、尿在床上,這就是尿床。許多家長常誤以為會尿床的孩子是因為睡得太熟了,所以很難被叫醒。但研究顯示真正的原因可能是:這些孩子因為睡得不夠、睡眠品質不好(使得大腦選擇忽略膀胱來的訊息,使孩子可以繼續睡覺),而不是睡得太熟了。
[尿床該怎麼治療呢?]
若孩子已經超過5歲仍尿床,建議要積極就醫治療;在診間,醫師會先做完整的評估(理學檢查、尿液檢查、排尿日記、超音波等),排除泌尿疾病、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可能,再開始治療。
治療包含:生活型態及行為調整(傍晚少喝水、睡前不喝水;多吃青菜水果,預防便祕;規則性排尿,每天至少尿尿六次;改善排尿姿勢)、鬧鈴療法和藥物治療。
鬧鈴療法是指在孩子尿褲放置個感應偵測器,一旦偵測到尿液就會啟動鈴聲來喚醒兒童,而達到治療的效果;研究顯示,鬧鈴療法的治療效果非常好且復發率低,但由於夜晚的鈴聲不僅會叫醒孩子,往往也會吵醒一起睡覺的家長;也因此鬧鈴療法比較適合用在父母與孩子治療動機都很強,且父母願意給予足夠的情緒支持時才開始,以避免父母每晚都被吵醒而把疲憊出氣在孩子身上。
藥物治療主要針對夜間多尿或膀胱容量太小的小朋友,可以使用抗利尿激素或是抗膽鹼類藥物;臨床上發現,由於藥物容易使用,因此深受病人與家長的喜愛,但缺點則是復發率高,停藥以後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會再出現尿床。
[兒童尿床其實很常見,需要你我耐心以對]
孩子尿床,爸媽就會抓狂;研究顯示尿床其實一點都不少見,學齡兒童尿床盛行率約在5%至15%之間;在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中,十個小孩仍有一個會有尿床;在成人,每一百人仍有0.5至1人還在尿床;整體而言,尿床不是孩子的錯,希望我們可以用鼓勵積極的心態來取代無謂的責怪,而多數的尿床是可以被治癒的,只要父母願意帶著孩子積極接受治療;而在治療的過程中,請家長一起幫忙孩子處理尿濕的床單,和孩子共同面對問題,如此也有助於建立親子間的感情,讓孩子遠離自卑與罪惡等心理壓力;讓我們一起攜手幫助孩子脫離尿床的夢靨!乾爽人生不是夢!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
|
|
|
|
下午 |
|
|
●高醫 |
|
|
|
夜診 |
●高醫 |
|
|
|
●高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