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老李是一位計程車司機,從年輕時就開始抽菸,一天一包菸的習慣少說也有四十年。今年因為偶有咳嗽,貼心的女兒帶他來醫院接受自費的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於左下肺部有一顆1公分左右的結節。後續轉介到胸腔外科門診隨訪及評估,在6個月後的傳統高解析度電腦斷層追蹤下,原本1公分的結節變大為1.2公分(如圖所示)。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微創胸腔鏡肺節切除手術,術後病理報告證實是第一期肺腺癌。進一步身體檢查顯示無異常,目前在門診定期追蹤且無復發。

什麼是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呢?它有別於傳統的電腦斷層,輻射劑量大約相當於照射10張胸部X光的劑量,或是一般斷層掃描的20%劑量。它能診斷出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肺部小腫瘤),甚至對於毛玻璃型態的肺結節,它的篩檢敏感度也優於正子造影掃描,而且費用及檢查時間也較少。
2011年美國的一個大型肺癌篩檢研究發現,針對罹患肺癌的高風險特定族群,使用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比起使用傳統的胸部X光檢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另外在2020年類似的歐洲研究報告也指出,高風險罹患肺癌的男性族群在研究期間,總共接受四次的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追蹤十年後,可以降低24%的肺癌死亡率。特別的是,篩檢組偵測到較多的肺癌個數,而且也都是較早期的肺癌;反之,在對照組(沒有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中後來才發現的肺癌,多數都是較晚期的肺癌。
依照這兩個大型研究的結果,可以受益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族群如下建議:
美國研究:
55~74歲的男女性,抽菸史每天一包而且超過30年,或戒菸小於15年。
歐洲研究:
50~74歲的男性,目前仍吸菸或戒菸小於10年,每天吸菸超過15根且持續25年以上,或每天吸菸超過10根且菸齡超過30年。
除了上述的老菸槍,還有那些人適合做篩檢呢?台灣相關的專家學會其實也有訂出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共識以供民眾參考。一般而言,具有肺癌家族史、肺病史、特定職業暴露,甚至過度暴露空汙或廚房油煙的民眾,會較建議接受此篩檢。我們也期待學界能進行全國性研究,來進一步評估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的效益。
但是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偽陽性、過度診斷、劑量曝露的風險仍然存在。我們建議根據大型研究或是專家指引來進行篩檢,再由影像科及胸腔內外科醫師共同來評估病灶良惡性的可能性,搭配定期追蹤或早期介入手術治療,以降低高危險族群的肺癌死亡率。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
●高醫 |
|
|
|
下午 |
|
|
|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