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是一種運動障礙疾病,主要是因大腦「黑質」部位退化,神經傳導的多巴胺細胞死亡,而導致運動變得混亂和無法控制。疾病初始,病友大多能以藥物,如左旋多巴(levodopa)加以控制;但隨著病程拉長,藥物治療效果變差,有些病友便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深部腦刺激手術(DBS)是在兩側視丘下核或蒼白球內核植入電極,透過電流來調控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以控制帕金森氏症帶來的運動症狀。
手術過程已由早期需頭架固定,進展至可以不需頭架固定,只需手術前固定四至五個參考點於頭骨上。由於這項手術需穿過腦組織區域精準的置放電極,因此DBS手術過程中非常仰賴麻醉醫師,必須讓患者能於重要時刻清醒過來接受手術中的測試,以隨時評估腦部其他組織是否受到破壞,病患的語言或肢體能力是否受到影響,同時在精準的術中導航儀器協助下設計出最安全的路徑,精準地將電極置放於目標區,接近置放的目標區時,還需要神經內科醫師一同協助評估適當的深度,是需要許多專科醫師的配合來完成的手術。
深部腦刺激手術(DBS)和其他腦部外科手術一樣,可能存在以下風險:
‧麻痺,昏迷甚至死亡
‧可能發生對神經刺激器的排斥
‧腦出血(中風)
‧暫時或永久性的神經系統併發症
‧腦脊液漏
‧癲癇發作
‧手術傷口疼痛
‧感染
‧頭痛
不過隨著導航技術和麻醉技術的提升,上述的手術風險已大幅下降。
當深部腦刺激手術(DBS)神經刺激器打開後,大部分病患很快感受到症狀改善,有些病患在數月後,逐漸感受到症狀改善(特別是肌張力障礙病患)。深腦部刺激療法是用來改善疾病的一些症狀,它不會治癒或阻止疾病的進展。
植入電極後需注意,因為植入的電極屬於精密程式控制的電器,應避免接觸強大電磁波,例如接受核磁共振檢查時需特別告知、過海關安檢時也要事先說明。此外位於鎖骨的電池會導熱,也要注意泡溫泉時不可泡太高,避免灼傷周圍皮膚。
一般而言適合接受深度腦刺激手術的患者有幾個條件:
1.罹患巴金森病至少 5 年以上
2.其巴金森病主要症狀對於左多巴或多巴胺促效劑有良好反應
3.上述患者合併有以下 3 種併發症(1 種或 1 種以上)
1.藥物無法控制的肢體顫抖
2.嚴重的藥效波動現象
3.藥物治療所引起的嚴重異動症無憂鬱症、焦慮症、心臟疾病等的患者,才適合接受手術。
有以下的狀況為不適合接受深度腦刺激手術:
1.對左多巴反應不良的非典型巴金森病患者
2.合併有嚴重精神疾患(如:憂鬱症)
3.合併有中度以上失智症
4.合併有癌症或其他出血性全身性疾病
帕金森氏症症狀包括有亂動、異動症、沮喪,以及睡眠失調,甚至是認知受損及癡呆等,若藥物治療效果變差,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話,建議與神經內外科醫師一同討論深部腦刺激手術(DBS)是否適合,接受完深部腦刺激手術(DBS)後仍需持續和神經內外科醫師配合做藥物的調整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電極照片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高醫 |
|
|
|
|
●大同 |
下午 |
|
|
|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