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爸爸的健康」專刊
2022.08 第42卷第3期 執行編輯:李政學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量身打造、精準治療-癌症的個人化治療
【回本期目錄】
血液腫瘤內科   杜政勳 主治醫師 (111年8月)

癌症近十年來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癌症時鐘年年快轉, 2019年每4分20秒即有1人罹癌。而癌症的治療方式有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近年更加入標靶治療、荷爾蒙藥物和免疫治療,但有些病人治療效果不彰,往往復發、產生抗藥性,令人聞癌色變,因此如何延長存活期、有效降低死亡率,則有賴於精準治療。

基因檢測技術大躍進,讓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帶動了「癌症精準治療」的新紀元,NGS是對腫瘤組織進行癌症基因變異分析,並搭配生物資訊分析及與全球同步的癌症藥物資料庫,提供用藥選擇,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目標,不僅能降低副作用,還能節省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更能掌握癌症的進展與預後方向。

案例分享

蔡先生,於63歲時診斷第四期大腸癌併淋巴及腎上腺轉移,在醫院提供的基因檢測服務中,發現腫瘤細胞含有DNA錯誤配對修補機制缺失,導致其微小衛星體的不穩定性(MSI),而免疫治療對於帶有MSI的腫瘤有明顯的助益。蔡先生因此選擇不同於傳統化療的免疫療法,經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並進行手術切除,發現淋巴和腎上腺都沒有癌細胞的存在。

誰需要精準醫療基因檢測?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其中小細胞肺癌因突變不多,目前基因檢測提供治療的幫助有限;反而是非小細胞肺癌當中的腺癌可藉由基因檢測找出突變點,再以標靶藥物治療;或是鱗狀上皮癌可利用免疫藥物治療。肺癌有些情況可能是一開始對傳統化療或標靶藥物反應良好,到一半突然惡化,就可考慮基因分析,確認是否有整體基因改變,產生抗藥性,是否有免疫治療相關指標,能否改以免疫治療,或是其他尚有藥物治療的罕見基因。

少見癌症:各類癌症病患中,發生TRK(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融合機率在0.5%至1%間。NTRK基因融合在成人中,最常見於類乳腺分泌癌病患 (發生率約高達90%到100%)。亦可見於甲狀腺癌(發生率約1.5%到14.5%)、肝內膽管癌 (3.6%)、肺癌(0.2%到3.3%)、胃腸道間質瘤(3.2%)、大腸直腸癌(1.5%)及黑色素瘤(0.3%)。若檢測出來,目前也有有效藥物。

病況晚期,且目前已無合適的治療建議藥物

原發位置不明癌症:精準醫療檢測可以預測原發組織。

什麼時候做精準醫療基因檢測?

一般來說早期癌症不需要基因檢測,不過對於容易焦慮的病人,也可以在一開始診斷時檢測分析,在之後的治療隨時提供參考。

相同癌症可能有不同基因突變,則需使用不同藥物治療,舉例來說,同樣都是攝護腺癌病患,會因為帶有不同的突變基因,而需要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另一方面,不同癌症可能帶有相同的基因突變,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肝內膽管癌都可能出現IDH1基因突變,可能適合使用相同的藥物治療。

隨著更加瞭解癌症的成因和真正的機轉,透過基因檢測的幫助,不受限於癌症種類、傳統療程,為個人化治療策略找到合適的藥物,過去標靶治療時代,我們積極替藥找合適的病人,現在精準醫療大時代則是替每一個病人盡可能找到對的藥。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癌症中心   血腫科    
下午         血腫科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