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爸爸的健康」專刊
2022.08 第42卷第3期 執行編輯:李政學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攝護腺癌的早期診斷與篩檢
【回本期目錄】
泌尿部   張顥瀚 醫師   黃書彬 主治醫師/教授 (111年8月)

攝護腺癌的現況

依據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又稱作前列腺)癌已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第六位,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的第五位,共有7,115位新發個案,發生率為35.83人每十萬人口。近年來攝護腺癌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且死亡率從原本的十大癌症死因的第六名上升至第五名,共造成1,730位個案死亡,死亡人數年增率為12.5%(衛福部109年資料)。因此,如何精準早期診斷攝護腺癌並接受適當的治療實為男性健康的重要議題!

攝護腺癌為異質性的疾病,復發風險與疾病進展相當分歧

因為攝護腺癌的異質性(heterogenousity),何種治療選項是早期臨床局限性攝護腺癌的最佳治療,仍有許多爭議性與分歧。治療的決定須考量:個案的預期餘命、身體健康狀況、共病、癌症本身的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值、個案本身的治療考量與醫師端的綜合評估等。因此,早期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包括保守的主觀監測(active surveillance)、發展中的局部治療(Focal Therapy)、達文西攝護腺根除手術、影像導引放射治療、微創治療如海扶刀(HIFU)等。

攝護腺癌的診斷工具有哪些? 何時需要做攝護腺切片?

初期的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的症狀,容易被忽略,許多患者在有症狀確診癌症時,已經為晚期甚至遠處轉移,治療難度較高且存活期較差。而早期的攝護腺癌存活率非常的高,有機會完全治癒。除肛門指診外,目前最廣為使用的是檢驗血中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的濃度,PSA的參考值在0到4毫微克/毫升(ng/ml),如果PSA愈高,代表患者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愈高。然而,PSA上升的原因也有可能因為良性的攝護腺細胞增生、感染、發炎或是放置尿管等非惡性腫瘤因素而導致,因此,攝護腺癌的確定診斷仍然必須依賴病理切片,醫師會安排經直腸或是經會陰的切片手術,由病理科醫師做進一步的判讀確認。攝護腺切片為成熟安全的手術,但仍有約1-3%的嚴重感染機率。需注意!即使切片結果顯示是良性,也不能完全放下警戒,畢竟有些癌細胞很小,或是會躲藏在不容易切片到的地方,因此可能會有偽陰性的情形發生,仍必須依照醫師的指示追蹤。

更先進精準的攝護腺癌篩檢與診斷

目前本院引進最新的前列腺健康指數檢查(prostate health index; 簡稱PHI),PHI在許多大型研究裡面已經證實能夠更有效的區別攝護腺癌和其他非惡性腫瘤因素,有研究指出,在PSA 4-10 ng/ml 之間,若PHI>35以上再安排切片,可以降低35%不必要的攝護腺切片。此外,對於PSA僅有稍微上升的患者,也可以考慮進行自費的攝護腺多參數核磁共振造影(mpMRI),能夠進一步偵測腫瘤存在的可能性和位置,mpMRI會利用PIRADS評分系統,對病灶疑似癌症的可能性給予1~5分的評分,目前認為4或5分病灶為惡性的可能較高,高醫更引進核磁共振融合精準切片(MRI fusion Biopsy),有更高的切片準確度,並可以提高具有臨床意義的攝護腺癌診斷率。

結論與建議

目前國際間並無實證建議對沒有症狀者進行廣泛的攝護腺癌篩檢。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和國健局專家建議:45歲以上有攝護腺癌家族史或50歲以上之男性,若有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建議接受肛門指診及攝護腺特異抗原(PSA) 檢測。無症狀者若想接受PSA篩檢請諮詢泌尿專科醫師意見。攝護腺指數異常之患者可以考慮先接受多參數核磁共振和攝護腺健康指數等進階檢測,如果有顯著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性,可考慮進行核磁共振融合精準切片(圖一)。

圖一:最新的攝護腺癌診斷趨勢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黃書彬 黃書彬     張顥瀚
下午   黃書彬        
夜診   張顥瀚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