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爸爸的健康」專刊
2022.08 第42卷第3期 執行編輯:李政學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血尿怎麼辦
【回本期目錄】
泌尿部    張哲維 醫師   李經家 主治醫師/副教授 (111年8月)

「醫師,我早上起來上廁所尿液紅紅的該怎麼辦?」

「別著急,讓我們驗一下尿液看看是不是真的有血尿!」

一般正常人的尿液為無色、淺黃甚至是琥珀色,隨著飲水及排汗量多不同,我們的腎臟會依照身體水分的狀況過濾、濃縮並再吸收尿液,因此深淺有所不同,有時候當我們水分攝取不足加上流汗量大,紅色、粉紅色甚至是深褐色的尿液都有可能出現。然而一旦看到尿液中有血的成分時都難免會驚慌,相信許多人都會以為自己得了癌症,但其實並不然,讓一起我們來認識血尿是如何形成的吧!

血尿的區分

血尿可粗分為「顯微性血尿」及「肉眼可見血尿」:「顯微性血尿」一般肉眼不會覺得有異常,是在高倍顯微鏡視野下可見紅血球,而「肉眼可見血尿」則是尿液呈紅色,偶而伴隨著血絲或是血塊。有時肉眼可見血尿並不是真的血尿,而是溶血或是由食物(火龍果、甜菜根)所造成的色素尿,稱之為假性血尿。

血尿的成因

顯微性血尿如果沒有伴隨其他症狀,通常好幾年都不容易察覺,常常都是健康檢查或是因為其他問題驗尿才會發現。常見的原因有腎絲球腎炎、全身系統性疾病、泌尿道感染、結石以及攝護腺肥大等,然而針對單純無症狀的顯微性血尿,我們是否需要做侵入性的檢查,例如:膀胱鏡、輸尿管鏡或是電腦斷層,目前尚無定論,但若病人大於35歲或有抽菸史、或有家族泌尿腫瘤史、或曾做過放射線治療,則可以考慮。如果持續有顯微性血尿的話可先做非侵入性檢查,例如:尿路攝影及尿路病理學檢查,若有發現再進一步做侵入性的檢查。

肉眼可見血尿的形成可粗分為十大項,不外乎是由泌尿系統的某個地方正在出血或是曾經在出血。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泌尿道感染,通常伴隨著下泌尿道症狀,像是排尿疼痛、灼熱感、腰痛等等,第二常見的是尿路結石,只要腎結石往下排出時幾乎都會刮傷尿路上皮,造成血尿。第三常見於男性的是攝護腺肥大,良性的攝護腺增生長伴隨著腺體自身的血管增生,進而容易造成血尿。腫瘤也會造成血尿,經國內外統計大約4-8%血尿的病患最後診斷為癌症,包括了膀胱癌、泌尿上皮癌、腎細胞癌以及大腸癌併膀胱侵犯等等。

其他原因像是血管病變、自體免疫疾病、凝血功能障礙、激烈運動、曾做過放射線治療或是外傷等都會造成血尿。

1.泌尿道感染,例如:尿道炎、攝護腺炎、膀胱炎、腎盂腎炎

2.結石

3.攝護腺肥大

4.腫瘤,例如:膀胱癌、泌尿上皮癌以及大腸癌併膀胱侵犯

5.血管病變,例如:腎動脈梗塞、腎血管瘤

6.免疫疾病,例如:免疫蛋白A腎炎、紅斑性狼瘡

7.凝血功能障礙,例如:血友病、血小板缺乏症、服用抗凝劑等

8.激烈運動

9.曾行放射線治療

10.其他 外傷、醫源性疾病、藥物、食物

血尿的評估

除了血尿的顏色、量及頻率以外,臨床方面會詢問病患是否有合併其他症狀,例如:頻尿、急尿、排尿疼痛、灼熱感和腰痛等等。完整的病史詢問以及理學檢查可以幫助醫師做出正確的診斷,找出血尿的原因才能做有效的治療。

血尿千萬不可輕忽,但也不須過於緊張,因為多數都是良性的狀況,但是要特別注意無痛性血尿,一定要特別提高警覺。若有血尿症狀務必至泌尿科門診就診,看看是否要做一些相關檢查,一旦有發現問題則盡早接受治療,讓自己不用再擔心害怕血尿找上門!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李經家 李經家    
下午   張哲維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