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國內發生三波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風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9日提高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同步加嚴、加大各項防疫措施,包括要求醫院健檢、醫美、計畫性手術、復健治療等等各項醫療量能降載,也啟動了住院中病人、門急診住院前接受72小時內有效COVID-19項目檢測,緊接者陪病者亦被要求加入檢測對象。
醫院大門防疫檢核,採實聯制方式快速通關,所以在民眾插入健保IC卡時,除了民眾來院目的管理外,需要快速判斷是否已完成入院前採檢陰性報告。
醫療事務室第一線作業人員面臨著,先配床再通知病人檢測亦或先通知檢測再配床?如何知道病人與陪病者檢驗結果?陪病者若更換該如何管理?門口值勤者如何辨識….等等各種層出不窮的狀況,如何因應才得以疏而不漏的考驗。
為讓病人能安全住院,醫事室與資訊室討論,在住院配床管理系統新增住院者與其陪病者維護管理功能,同時連結掛號串接檢驗結果,若住院者與其陪病者檢測結果陰性,則回寫資訊畫面,以利後續入院通知;若其一有陽性結果則通知相關單位。
入院前住院者與陪病者PCR採檢地點,安排在健康管理中心,取代在戶外頂著烈日受檢,第2陪病者自費檢測亦能就近繳費,不需來回奔波。有了健康管理中心從平日至假日不打烊地守護著,醫院裡外皆無後顧之憂。
住院分艙分流、非緊急醫療降載,看似工作減量,然住院中心同仁每日周而復始,協助住院前的通知採檢與採檢掛號,等待採檢報告正常再入院通知等作業,通知採檢每日平均約200人、通知住院每日平均約120人,為過往工作量數倍之多,負擔沉重不可言喻。書記同仁總是不厭其煩地向病人詳細解說採檢注意事項、協助預佔床位。醫事室櫃台組也配合起個大早,每日早上7:30-8:00執行戶外現場掛號作業,種種作為的目的,主要是讓病人能安全地來到醫院接受妥善的醫療照護,這就是高醫人的使命!
住院採檢機制要能順暢,除資訊精準上線外,仰賴團隊合作的力量,科室與科室的連結。在醫務秘書蔡明儒醫師協調採檢醫師、檢驗室同仁下發揮了最大的產能,病房護理同仁協助第二陪病者採檢,急診部咬緊牙根克服嚴峻的疫情期,在COVID-19
防疫關鍵時間軸上,經由團隊的努力,成就此次本醫院住院採檢完善機制。

防疫期間,總務室保全與醫事室人員於戶外協助民眾掛號。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