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新冠肺炎防疫總動員」專刊
2022.10 第42卷第5期 執行編輯:林秀美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疫情下的臨床教育訓練
【回本期目錄】

實習生在課堂上學習防護手套正確穿戴方法。
臨床教育訓練部   陳正生 主任 (111年10月)

守住了500多日才親臨COVID-19大流行,臺灣「恃吾有以待之」且防守到疫苗發明,醫院未像其他國家有嚴重的院內感染。但是疫情仍大大地影響醫院的運作,包含臨床教育訓練。

首先「臨床教學活動是否要停止?」要如百工百業般停止實習學生的臨床教育訓練嗎?教育部明快指示,「實習醫學生即將成為正式醫師,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仍應到醫院實習(於照顧病人中學習)」。可能需要長期抗疫,醫療人力需源源不絕才能保持足夠。防疫工作緊繃下,仍需繼續教學的任務。本院是大學醫院,每年逾500名實習醫學生,維持教學活動是一大挑戰。

「如何保護實習學生的健康?」以符合「安全無虞」前提,需有多元的安全策略。避免前往感染風險較高的場域進行學習,提供符合衛生福利部醫療行為個人防護配備指引,充分告知醫院防疫措施與教育個人防疫作為等,更積極的是疫苗施打,縱使初期疫苗供給緊繃,本院依照政府規定造冊進行實習學生疫苗施打,讓學生初踏入臨床場域時期就有安全保護,可以安心學習。

「臨床課程如何不跟著降載?」醫院實施服務量降載且分艙分流,如何不讓臨床學習效果跟著降載,調整臨床學習課程是另一挑戰。以外科為例,指導老師較多時間面授外,仍需輔以手術教學影片及以模具進行擬真教學。學生先完成這些預備性的學習,期盼在疫情緩和後急起直追。

「實習學生能從COVID-19大流行額外學到什麼?」學習運用新科技進行會議討論與遠距醫療,對大眾進行防疫宣導,傳達正確訊息、澄清假消息,了解疫苗施打預防勝於治療。防疫是跨專業跨領域學習,是學習全人醫療的絕佳機會。本院實習醫學生參與了社區疫苗施打志工工作,細心傾聽及解說,這是課堂上與平時臨床場域學不到的寶貴課程。

現代醫學教育已進展到勝任能力的醫學教育,醫師需具備病人照顧、醫學知識、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專業素養、從工作中學習與成長、與制度下的臨床工作等六大核心勝任能力。疫情提供了特別的學習機會。實習醫學生在疫情洗禮下,臨床學習不僅未耽擱,更能具備面對新挑戰的醫師核心能力。

實習生學習「內外夾弓大立腕」正確洗手7步驟。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