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發展,國內對於防疫措施進行滾動式調整,醫療院所是防疫最前線,工務室在防疫工作亦擔任重要的角色。
在疫情方興未艾時期,僅僅是門口管制篩檢站設置所需要的電源、照明等,工務室無不卯足全力,拉線的拉線、接電的接電,過程中老是缺東掛西的,但是「姑娘上花轎」總有第一次,總是工作不順,但一回生二回熟,當防疫升級時,已經駕輕就熟,需要的器具材料早早「傳便便」了!
防疫施工過程也曾發生過小插曲,2021年5月時,急診戶外要設置社區採檢帳篷區,天氣熱需要增設移動冷氣插座電源,主管帶著人員趕到現場施工,當最後一處電源施工時,突然有穿著防護衣的醫師帶著民眾進到帳篷內準備進行採檢,施工同仁們都僅帶著口罩,沒有任何防護裝備,大家嚇壞了,主管激動地與醫師發生爭執,為保護同仁安全立刻帶著人員撤退。事後與急診護理主管檢討此事,各有立場,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但顯示大家都很注重防疫安全。
在施工過程中首重「安全與功能優先、美觀後續追上」的原則,長官交辦事項,總希望馬上做好,例如配合政府政策,要將「正壓」加護病房改為「準負壓」隔離病房工程,由於空間中的氣壓「正與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與做法,工務同仁們發揮創意,參照疾病管制署負壓隔離病房的設置標準,氣流的方向要對,不能混風(室內空氣不回收),病室、走廊、護理站清淨程度不同,要有一定氣壓差等功能要求,同仁們在一周內改造二區26間病房,完成這件不可能的任務。
其實,在設置準負壓加護病房時,最難以溝通的是「人」,疫情嚴重時,廠商多不願進來醫院內施工,好說歹說的,連「積陰德」這詞都用上,苦苦勸說、動之以情,最後廠商才「不堪其擾」勉強同意進來施作。
隨著疫情變化,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工務同仁都會竭盡心力,如同「空間的魔術師」一樣,手持魔法棒,一揮手便能將需要的功能變出來。
總之,工務室與醫院同仁們,大家都是齊心齊力為醫院努力,祈求台灣能夠平安度過疫情!

工務室協助組裝高市醫師公會及獅子會捐贈的正壓檢疫亭。

工務人員安裝醫院大門檢疫工作車的電源。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