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專刊
2022.11 第42卷第6期 執行編輯:洪薇雯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糖尿病童的甜蜜生活
【回本期目錄】
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    曾錦瑋 糖尿病衛教師 (111年11月)

安安今年7歲,國小一年級,個性活潑好動愛笑,最近好像中暑,只想喝冰冰涼涼的汽水,很容易沒精神想睡覺,一直跑廁所尿尿,這兩天昏昏沉沉,還一直喊肚子痛、嘔吐,被爸媽送到急診,醫師說安安得到第1型糖尿病。安安的爸媽很擔心焦慮,媽媽哭著問說「糖尿病不是大人才會有嗎?是不是最近飲料糖果吃太多了? 我們家都沒有人有糖尿病?怎麼可能? 」

醫師安排安安住院,使用胰島素治療後,爸爸媽媽和營養師學習健康飲食的觀念、份量和烹調技巧,衛教師也教導胰島素注射方法、驗血糖的技巧、生病時及血糖高低的處理,很快安安恢復了體力,一週後就出院了。到了隔年的夏天安安參加了醫院和蔡瑞熊健康關懷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第1型糖尿病糖寶寶夏令營,和其它的糖尿病童在兩天一夜共同生活,同桌的伙伴鼓勵安安自己驗血糖及打胰島素,安安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全桌的伙伴歡聲雷動的鼓掌,這是安安第1次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過夜,第1次幫自己打針,第1次自己驗血糖,夏令營結束的這天,安安開心興奮的跑向爸媽說這兩天營隊裡發生的事情,父母感覺安安突然又長大了,相信未來安安一定會平安健康喜樂的成長。

關於第1型糖尿病,家長常有的疑惑及照顧上會遇到的問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糖尿病不是大人才會有嗎?

糖尿病分為第1型、第2型、其他型及妊娠糖尿病。在第1型糖尿病中兒童和青少年的比率約90%以上,但兒童和青少年也有可能會得到第2型糖尿病,只是比率上只佔第2型糖尿病的10%以下。根據台灣2000-2016年健保資料庫,截至2016年台灣約有11,597位第1型糖尿病病患,盛行率約每十萬人口有50位病患,發生率約為每年每十萬人2.23位新病患。

第1型糖尿病會遺傳嗎?

依據美國糖尿病醫學會的描述,第2型糖尿病有家族史的比率約80%,第1型只有2-4%,遺傳比率上和第2型糖尿病相比起來是少很多的。父母親過度的自責或強調遺傳性,反而會讓孩童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出現怨恨、生氣等負面的情緒會影響到親子關係,甚至會有長大後不敢交男女朋友、不願結婚生子的情形。

第1型糖尿病一定要用胰島素嗎?

第1型糖尿病人的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原本應該是胰臟自動製造的,依據體內血糖起伏而自動增減,幫忙將吃進的營養儲存到身體的重要關卡,胰島素就像鑰匙開門一樣讓營養可以進入細胞利用產生人體所需能量,所以第1型糖尿病一定要用胰島素。

胰島素能不能用吃的?一定要打針的嗎?打針很痛嗎?

胰島素是胺基酸組成,就算吃下去也會被胃酸消化掉就沒有效果,目前只能透過針頭打到皮下脂肪層或靜脈。胰島素所使用的針頭已經改良到很細,長度只有0.4公分,粗0.23公分,經由衛教師的指導正確施打,疼痛的情形是可以降到最低的。有時打針並非真的肉痛,而是心痛,所謂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感受。

不要吃澱粉類,只吃青菜和肉來控制血糖,可以嗎?

身體要長大及保持健康,需要均衡的營養,食物六大類包括全穀雜糧類、水果類、乳品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這六大類缺一不可,均衡的飲食才能保持穩定的血糖。

一定要測量血糖嗎?

測血糖才能知道血糖值的高低,驗證吃進去的食物和胰島素作用後的效果,生病的時候血糖起伏大更需要多測血糖,做為增減胰島素的參考。測血糖就像是開車或騎機車時必須要看時速儀,保持在安全的速度範圍,超速或低速都是不好的。兒童及青少年空腹血糖目標90-130mg/dl,飯後2小時血糖目標90-180mg/dl,睡前血糖目標90-150mg/dl,不過治療目標要依照實際情況而定,如果經常發生低血糖(<70 mg/dl)、無症狀的低血糖或血糖波動太大,則目標可適度放寬。

總之,第1型糖尿病必須要做好三件事,讓身體有點甜但又不能太甜,秘訣一:均衡飲食計算份量,秘訣二:好好的打胰島素,秘訣三:測血糖驗證。父母和孩童都正向的面對,糖尿病童就可以擁有甜蜜人生。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