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專刊
2022.11 第42卷第6期 執行編輯:洪薇雯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胰島素治療的必要性與施打前的心理準備
【回本期目錄】
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   蘇淑萍 糖尿病衛教師 (111年11月)

病例一。林先生與妻子帶著3週前健檢發下來的報告,手上領著口服降糖藥與胰島素以及主治醫師提供的醫病共享決策表來到衛教室,訴說著最近2個月身體變化,包含口乾多尿,容易飢餓,胃口變大,夜間解尿次數從1次增加到2或3次,白天精神不濟加上天熱口渴,不忌諱的喝含糖飲料,但這2-3個月體重卻減輕5公斤,在妻子建議下至附近診所檢驗出空腹血糖值高達272 mg/dl,糖化血色素11.2%,診所醫師開降血糖藥服用,但2週後回診血糖值依然在242 mg/dl,夫妻2人商量後決定來高醫就診,主治醫師問診評估後建議除服用降糖藥外,須搭配每日胰島素注射一次,林先生不解的是當初父親的糖尿病是在罹病20多年後,面臨要洗腎時才注射胰島素,心想我的病情有這麼嚴重嗎?

病例二。麗華是吳奶奶的媳婦,86歲罹患有失智症、高血壓、高脂血症與心臟病的吳奶奶,最近半年來因疫情關係無親自回診,原本可以助行器輔助行走,最近因下肢無力大多時間臥床,居家空腹血糖值180-200 mg/dl左右,上周回院抽血糖化血色素數值為8.9%,診間主治醫師在看了檢驗報告與問診後,語重心長建議以口服降糖藥輔助基礎胰島素注射來控制血糖,來到衛教室眉頭深鎖的麗華,對於需要學打胰島素有著諸多疑問;多年來口服降糖藥好好地,現在需要再加上每日打針?身心重擔雖有看護協助,但麗華心理依然忐忑不安。

以上都是在衛教室真實案例,林先生夫婦和麗華在診間和主治醫師對話過程中,由於高血糖需要搭配以降糖注射針劑輔助治療,當下須與醫師回應且共同做出治療決策,對於即將面臨的生活改變,也因為對糖尿病健康知能及臨床醫療知識的侷限,而造成內心不小的衝擊;所幸高醫糖尿病照護團隊在衛教過程中輔助以「醫病共享決策表」,用病人聽得懂的語言,傾聽其對血糖控制的想法,同理了解病人現在的處境,讓其說出擔憂的事宜,安撫情緒,藉由家族病史的了解,以高血糖症狀、糖化血色素A1C與指尖血糖數字相連結,比較正常與疾病生理症狀表現,給予病人考慮的時間,並鼓勵病人在其治療中的角色參與,傾聽其需求,說明注射方案選項與現況治療差異性,以決策表輔助說明注射選項優缺點,適時溝通與理解降糖注射藥物對現在身體的益處,逐一解釋胰島素保存與劑型作用差異,實際操作筆型注射針劑步驟,給予簡單注射指令實際操作,瞬間理解筆針注射真實不痛感,學會注射當下也交代醫療廢棄物處理,並叮嚀注意低血糖的徵狀(頭暈、手抖、無力等)及預防處置,當然居家血糖量測時段建議與紀錄更是必備,因之後回診時醫師須從這些紀錄中了解血糖波動趨勢以做藥物調整,衛教結束後會給予衛教室電話,若有疑慮可來電諮詢。

醫療以人為本,優質醫療照護建立於對病人價值、偏好與需求之尊重,提供病友清楚、優質的訊息與衛教,讓病人與家屬依據自身偏好與考量,在醫護團隊協助下透過醫病共享決策過程及合適的決策輔助工具,讓病人瞭解治療選擇的知識,降低焦慮,主動參與醫療決策,終能達成醫療品質提升與理想血糖控制的雙贏,建立更好醫病關係。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