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專刊
2022.11 第42卷第6期 執行編輯:洪薇雯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第1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
【回本期目錄】
小兒遺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王碩郁 主治醫師 (111年11月)

大部分民眾對第1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頗有疑惑,以下利用問題及回答來說明。

1.第1型糖尿病的治療為何是使用胰島素而不是口服降血糖藥?

因為第1型糖尿病的病人幾乎無製造胰島素的能力,目前口服降血糖藥無法取代胰島素,藥物治療當然以胰島素為最佳選擇。

2.為何目前胰島素治療需要皮下注射?

歐美市場上或研究上有吸入式、口服和其他途徑使用的胰島素,但這些方式吸收狀況不穩而導致血液中胰島素濃度難以估計,且其安全和有效性的證據不足,目前未推薦使用。皮下注射胰島素乃是經過臨床試驗證實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對於需要較精確胰島素劑量的第1型糖尿病病人為最佳選擇。

目前流通的皮下注射裝置包括胰島素空針、胰島素筆針、無針注射器及持續性皮下胰島素注射(即胰島素幫浦)。其中無針注射器適合害怕針頭的病人,但穿透深度因人而異,不能混合藥劑,可能出現延遲性瘀血或疼痛。

3.第1型糖尿病的胰島素針劑治療可不可以一天只打一次就好呢?

正常的生理胰島素分泌,在一天之內會隨著進食狀況變化,胰島素於禁食和夜間入睡後仍有低濃度的基礎劑量分泌,於進食後胰島素分泌會迅速增加以維持餐後血糖恆定。第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素治療是模擬正常的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目前市售的胰島素有固定的作用時間,因此需要因應飲食及生活型態多針次注射,並利用速/短效和中/長效胰島素組合來複製接近正常的生理模式。

4.胰島素治療的處方有哪些?

皮下注射胰島素療法有以下3種基本處方類型:

基礎-餐前胰島素即每日多次注射療法:用胰島素筆針注射模擬正常生理胰島素的分泌,每餐或零食前皮下注射短/速效胰島素,合併每日注射1次或多次中/長效胰島素為基礎胰島素,目前普遍以胰島素筆針施打,與傳統的注射針頭相較,打針的疼痛感顯著減輕。

持續性皮下胰島素注射(胰島素幫浦):

這是最合乎正常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的處方,大約每隔三天換皮下留置軟針,將短/速效胰島素持續輸注進入皮下,利用幫浦功能設定一天中不同時段的基礎胰島素連續輸注速率,並於每次進食前,依照所攝取的醣類食物份量,調整追加當次進食所需要的胰島素劑量。不過目前胰島素幫浦並無健保給付。

每天兩次注射胰島素療法:

靈活性低,需要固定三餐及零食時間,為早餐前和晚餐前利用胰島素空針自行混合中效胰島素與短/速效胰島素皮下注射,或是以目前普遍使用的注射筆工具注射,有預先混合長短效胰島素的二合一胰島素注射筆可以選擇。

以上三種處方適合哪一種類型,與年齡、生活方式、控制目標及個別偏好有關。而哪一種類型最有效呢?願意完全配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方式。

5.胰島素劑量越高是不是代表越嚴重?

前面提過第1型糖尿病的病人幾乎無製造胰島素的能力,其胰島素劑量大多是因應飲食量(尤其是飲食中的醣類份量)、生活型態及血糖高低來調整,無關病情嚴重度。一般而言,飲食過量或次數多、不運動、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病人,需要較高的胰島素劑量來維持血糖的穩定。因此,適當的運動、適當的飲食及體重的控制對第1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穩定極有益處。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  
下午 高醫          
夜診         高醫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