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專刊
2022.11 第42卷第6期 執行編輯:洪薇雯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糖尿病都是來自父母的遺傳嗎?—談第2型糖尿病的成因
【回本期目錄】
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   洪薇雯 主治醫師 (111年11月)

張先生今年46歲,公司體檢時發現血糖152mg/dl,所以帶著體檢報告到本院內分泌科門診就診;他身高173公分,體重89公斤,醫師問診時張先生提及雙親皆有糖尿病,故進一步詢問醫師,他會有糖尿病是不是因為父母的遺傳呢?

醫師詳細解釋了張先生的疑問。張先生體型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9.7(BMI為體重89公斤除以身高1.73公尺的平方),加上糖尿病家族史,屬於典型的第2型糖尿病;在內分泌科門診,不乏新診斷第2型糖尿病人存在這樣的迷思,認為糖尿病完全來自遺傳,但第2型糖尿病成因極其複雜,實無法用遺傳因素一言以蔽之;概括而論,先天遺傳影響個人體質容易得糖尿病,但生活習慣才是導致第2型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哪些生活習慣會引發第2型糖尿病呢?這就要提到美國糖尿病專家DeFronzo醫師在西元2008年提出的"邪惡八重奏"理論,他總結造成糖尿病的八大機轉,包括:胰臟分泌胰島素不足、胰臟分泌昇糖素過多、腸道分泌腸泌素作用減弱、肝臟葡萄糖新生作用增加、肌肉組織的葡萄糖利用率下降、脂肪組織的脂肪分解增加、腎臟腎小管的尿糖回收過多、以及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功能失常等八項;這八大機轉是怎麼啟動的呢?追究第2型糖尿病的原因,除了遺傳糖尿病體質,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包括多油多鹽多糖的不均衡飲食、多吃少動或不運動的生活型態、以及習慣性熬夜或長時間睡眠不足等,都會影響生理與代謝功能,日積月累造成胰島素阻抗性上升,胰島素作用減弱,導致肝臟、肌肉、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差,胰臟代償功能逐漸下降,接著胰島素分泌減少,伴隨昇糖素分泌增加,以及腸泌素的作用減弱,同時合併腎小管過量回收尿糖,還有腦部有關血糖代謝調控的神經傳導物質作用異常;上述不良生活習慣引發的一連串反應,正是"邪惡八重奏",造就了第2型糖尿病!

近幾年臨床醫學研究,發現許多慢性病包括糖尿病的成因,都來自人體腸道菌相失衡;腸道菌相的菌種豐富度和均衡性下降時,其中引起發炎的腸道菌種相對增加,使腸道黏膜受損,發炎物質進入血液循環,造成全身性代謝內毒素血症,影響"邪惡八重奏"所提到的各組織器官包括胰臟、肝臟、肌肉、脂肪、腎臟、及腦部等,進而導致糖尿病。但腸道菌相為什麼失衡呢?根源同樣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句英文諺語翻成中文是:"人如其食",指的正是個人飲食習慣會形塑體內的腸道菌相;而腸道菌相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所以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少油、少鹽、少糖、多運動、多吃蔬食、作息正常、並遠離菸酒,才能有健全的腸道菌相,進而保持身體健康。剛診斷糖尿病正是調整生活習慣的契機,像張先生就是聽從醫師建議,調整個人生活習慣,所以後來他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降血糖藥物也減量了!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          
下午   高醫 高醫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