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病人失去牙齒的因素有很多,如:嚴重的牙周病、牙齒斷裂、牙齒齲齒(蛀牙)範圍過大等。當病人口內牙齒數越來越少,伴隨而來的咀嚼功能下降可能會影響到病人在飲食方面食物的選擇,進而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及影響身體健康,此外,因失去牙齒而造成外觀容貌的改變及言語能力降低也會使病人在社交上產生阻礙,使得病人在心理上也受到影響。
當缺牙的病人進到診間,我們會綜合評估病人的口腔狀態,了解病人及家屬的期待,經由一系列口內外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給予適合病人的假牙設計,協助解決病人缺牙狀況。當病人口內剩餘牙齒數目少,全口活動假牙或覆蓋式活動假牙就有可能是病人的治療選項,而在一些缺牙後齒槽骨嚴重吸收的病人身上,傳統全口假牙若能合併在適當口內位置中置放最低數目植體(植牙),將對假牙的穩定性會有極大的提升。(圖一)

圖一:植牙結合覆蓋式活動義齒
以往活動假牙製作流程從臨時活動假牙製作、拍攝電腦斷層影像時評估植牙位置所需配戴的模板製作、植牙手術使用之導引板製作、以及正式假牙製作時所需的印模托均須反覆的在病人口內印模,重複取得病人的上下顎顎間關係,病人需多次約診才能完成相關製作流程。拜科技進步之賜,現在完成臨時活動假牙後,可以使用數位掃描之方式紀錄並複製出臨時假牙的外型及相關位置,節省在製作正式假牙及安排相關植牙手術時所需的時間,也可以減少在操作過程中產生的誤差,讓病人能在最精簡的時間內得到令人滿意的治療品質,未來在長期使用後若病人有相關假牙修復的需求,也可以將假牙紀錄的數位檔案作為診斷的相關參考。(圖二-圖四)

圖二:臨時活動義齒製作及數位掃描紀錄

圖三:拍攝電腦斷層影像時,複製臨時活動義齒型態,製作評估植牙位置的模板。

圖四:正式假牙製作時,複製臨時活動義齒型態且製作成印模托
隨著社會變遷,現代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口腔健康的維持逐漸被大眾所重視。牙科的發展也與科技的進步緊密結合,期待在創新科技導入牙科治療的同時,能使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更加省時舒適,完成治療後的結果也能使病患的生活品質明顯提升。(圖五-圖六)

圖五:治療前

圖六:治療後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
●高醫 |
|
|
|
|
下午 |
|
|
|
|
|
|
夜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