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智慧醫療」專刊
2022.12 第42卷第7期 執行編輯:吳如惠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2022自體免疫皮膚疾病-乾癬講座
【回本期目錄】

 

乾癬,又名銀屑病,是皮膚上的免疫調解異常疾病,雖不具傳染風險,但皮膚會慢性發炎而導致角質層過度增生。這些遍布全身的紅腫斑塊及大量的白色脫屑,除了造成病友生理上的不適外,對於外露的病灶如頭皮、臉部等,亦會造成心理及社交上的影響。所以近年來,國際上的醫學專家建議乾癬的治療,應該以接近或完全無病灶的皮膚,也就是90-100%的病灶改善作為治療目標,達到病灶「清零」的最佳成效。

乾癬的嚴重程度可分輕度及中重度兩種,治療輕度到中度的乾癬可以外用藥膏及光照治療,而乾癬病灶超過體表面積的10%的重度乾癬,治療方式則會再加上口服的免疫抑制劑,當上述治療都無法控制病情時,則可以向健保申請生物製劑或口服小分子Jak抑制劑的治療。

生物製劑依照其研發上市的順序,大致可分為四類:抗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12/23抑制劑、介白素17抑制劑及介白素23抑制劑。此四類機轉共有九種不同的生物製劑,可精準的抑制造成皮膚發炎的細胞激素,效果較傳統治療佳,且對肝腎的副作用小。隨著這些越來越新的生物製劑被使用,有越來越多的患者能達到皮膚乾乾淨淨無病灶的治療目標。

因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嚴重影響患者就醫意願,因而導致症狀復發,對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部推出疫情期間仍可透過視訊門診方式,協助患者持續追蹤病況。而近年來新的生物製劑施打的頻率,相較於最早推出的生物製劑,已經大幅降低,從每周兩次或每兩周一次,到最新的1~3個月只需要施打一次,患者只需規律回診,便能有效改善病灶,亦能降低因外出而產生的染疫風險。

現在藥物選擇很多,所以乾癬的治療,仍會依照病患本身狀況、疾病嚴重度、有無合併關節炎、藥效出現的速度、藥效長期維持度等等面向去選擇藥物。皮膚免疫疾病的治療相當辛苦,但病患不用太灰心,現在的治療藥物無論是療效或安全性都適合病友進行長期治療,也能達到最好的治療目標,也歡迎病友/民眾可以多參加醫院舉辦的講座,多吸收治療新知。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部於12/10周六下午兩點舉辦一場公益免費衛教講座,歡迎一同報名參與。

報名洽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皮膚部 07-3208214-15。

 

2022自體免疫皮膚疾病 乾癬講座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皮膚部

◎時間:12/10(六)14:00-16:30

◎地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啟川大樓6F 第一會議室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

◎聯絡窗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2F皮膚部 07-3208214-15

◎報名方法: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2F皮膚部報名 /掃瞄QR code報名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