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提到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大家最熟悉的是拿來治療膝關節炎。因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中含有多種因子,其中以血小板破裂後釋放的生長因子具有趨化作用,可以刺激纖維母細胞,內皮細胞和前驅細胞增殖,有促進傷口癒合、降低發炎反應及緩解組織纖維化,因此很多整形外科的疾病也都可以給予合併治療。近年PRP相關產品日臻成熟,在臨床上可以藉由簡單的抽血離心後立即注射治療。以下簡述PRP在各類疾病的治療:
在PRP治療灼傷的研究指出,PRP可以減緩圍繞在凝結區旁的停滯區擴大,復甦停滯區內的細胞,減少凋亡率。PRP治療二度灼傷的傷口可以增加新生上皮的厚度,注射在三度灼傷的傷口則可以增加肉芽組織的厚度。因此使用PRP治療灼傷可以限制灼傷創面加深,達到增進癒合,減少疤痕生成的效果(圖一)。
 |
 |
圖一(A) 40多歲女性,因為家中瓦斯外洩引起氣爆,導致雙下肢大面積深二度灼傷(箭頭處)。 |
圖一(B) 病人因為接受PRP皮下注射共兩次,效果良好,免於接受植皮手術,術後五週,疤痕穩定需長期追蹤。 |
靜脈潰瘍是一種退化性的疾病,在久站的職業中尤其常見。除了穿壓力襪治療,口服類黃酮類藥物,塗抹類肝素凝膠外,PRP的使用在綜合分析的研究上不論是塗抹或注射都有幫助靜脈潰瘍傷口癒合的功效。
痤瘡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大於90%,並在12-14%的病例中會持續到成年,伴隨產生的痘疤更導致高度自我心理和社交行為的負面影響。PRP在痘疤的治療中,可以配合雷射達到降低發炎反應及組織纖維化,緩解青春痘萌發及填補凹洞的效果(圖二),PRP加雷射不外乎是一項低侵入性又有效的選擇。
在慢性傷口的臨床試驗中,PRP對糖尿病潰瘍有較強的證據支持其療效,但因醫療設備及就醫便利性,各研究在給予PRP的治療劑量、成分、給予方式、介入時間點及頻率皆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病人本身的傷口狀態、慢性疾病、年齡等都會影響預期的治療效果,所以如何統合醫病雙方現有的資源,減輕治療過程中的疼痛,達到預期中治療的效果,端賴第一線臨床醫師的診斷評估與經驗。
 |
 |
圖二(A) 20多歲女性,長年為雙頰的痘疤困擾,不時還會長出深層的痤瘡(箭頭處)。 |
圖二(B) 經雷射及注射PRP一次,術後兩週,痘疤變淺,局部發炎情況也得到改善。 |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上午 |
●高醫 |
|
|
|
|
|
下午 |
|
|
|
●高醫 |
|
|
夜診 |
|
|
|
●高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