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寒流來報到,醫師提醒小心「腳中風」、肢體發黑如烏骨雞。一名七旬婦人,突然發生下肢冰冷、疼痛、蒼白及麻木等症狀,在外院安排了血管攝影檢查發現是俗稱「腳中風」的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因此緊急聯繫高醫周邊血管團隊進行導管介入治療,來搶救這個危在旦夕的肢體。由高醫心臟血管內科醫師許栢超主負責的醫療團隊,藉由機械性血栓抽吸設備及溶栓術,很順利地將急性阻塞的血管搶通,後續再搭配整形外科的完善傷口照護,成功地保住了這名病人的肢體。
許栢超醫師表示,周邊血管疾病其實包含了周邊動脈疾病以及周邊靜脈疾病,常見的有上下肢的動脈及靜脈阻塞,以及肺血管栓塞等。近年來由於導管治療設備的日新月異,使得周邊血管疾病有了卓越的治療成效,醫師可藉由導管手術打通阻塞的血管,來讓臨狀症狀緩解、傷口癒合,進一步改善病患的預後。身為大學附屬醫院暨醫學中心的高醫,2022年1月特別成立了24小時緊急周邊血管團隊,是全臺唯二提供全天候緊急周邊血管團隊的醫學中心。該團隊擁有各種最新的導管介入設備,
如超聲波震盪溶栓導管,以及數種機械性血栓抽吸設備等,可及時搶救缺血肢體及生命,為南臺灣最重要的周邊血管介入重鎮。
高醫志工黃碧珍榮獲2022年全國志願服務金牌獎

黃碧珍女士(右)在高醫精神科門診區服務逾20年,視病如親。
「來,我們把口罩戴好,這樣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門診,有位穿著高醫志工背心、身材嬌小的女士,正用著輕柔的語調跟病人說話;其親切的服務,已持續超過20年,奉獻時數超過8000多小時,榮獲111年度衛生福利部表揚全國志願服務金牌獎。
「人生苦短,要好好珍惜生命」,黃碧珍說,她曾在一個早上親睹安寧病房離開5名病人,讓她體悟有生之年,要把握當下、全心付出。她開始積極推動器官捐贈,當鄰居因為家人罹病,心中焦慮無助時,她主動引導鄰居瞭解器官捐贈的意義,進而簽署器官捐贈意願。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