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楊小姐因18年前一場重大車禍,劇烈撞擊導致右腳膝下血管完全斷裂,多年來僅依靠側枝血管供應足部血流,讓她無法長距離行走或久站、腿部常常處於冰冷狀態,甚至連一般工作都無法應付。後經由心臟血管內科進行導管介入治療,成功打通血管。術後當下,楊小姐表示:
「18年來,第一次感受到腿部是溫熱的。」目前楊小姐可隨心行走或是久站,也順利回歸職場工作。
另一個案例是住在屏東59歲張小姐,因右上肢急性動脈阻塞,伴隨快速形成的冰冷、疼痛、紫斑、無力與手部脈搏消失。經緊急轉診至高醫心臟血管內科,透過機械性吸取血栓及導管融栓治療,成功保住她的右上肢(附圖一)。此外,周邊動脈阻塞症狀,包含慢性傷口不易癒合或感染症狀無法順利控制,經由心臟血管內科暢通血管後,可大幅提升傷口癒合及感染控制的成功機率,同時降低『截肢』的風險。

圖一:59歲張小姐急性右手動脈血栓,經高醫心臟血管團隊的介入治療,順利保住了右手 (左圖:治療前 / 右圖:治療後)。
由上述案例中可以了解到:周邊動脈阻塞可以是『急性發生』或是『慢性形成』。常見的症狀包含肢體活動不便、冰冷、疼痛、感覺異常、皮膚蒼白或出現紫斑、或是傷口久不癒合等。因此若有以上症狀,皆可尋求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進行相關診治。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於2022年成立了南台灣第一個緊急周邊血管治療團隊,提供24小時緊急救援服務,一年治療超過400例以上的周邊血管個案。現今高醫周邊導管治療可分成幾個部分:
一.傳統經皮血管內整型術合併使用塗藥氣球/支架等設備:將血管狹窄處利用氣球撐開,再依需求放置支架或使用塗藥氣球來減少血管再狹窄風險。
二.傳統經皮導管溶栓術:使用傳統溶栓導管來溶解血栓,但缺點是治療時間較長且較多出血併發症。
三.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術(EKOS):除了藉由導管來溶解血栓外,還多加了超聲波震盪效果,好處是可減少溶栓所需之時間及藥物劑量,大幅降低出血風險。
四.經皮機械性血栓去除術:利用機械性導管來抽吸血栓
(如:抽吸血栓導管Rotarex等)。好處是可更快速移除血栓,也可減少溶栓藥物量和降低出血風險。
五.針對嚴重鈣化而一般氣球無法處理的血管病變處,可以使用鑽石旋磨術(Rotablation)或是動脈斑塊刮除術(Atherectomy)進行局部處理。
上述導管介入治療,可根據病人病情狀況來選擇使用。高醫心臟血管內科在周邊導管介入治療已有多年經驗,擁有各式嶄新的導管設備及器材,且是南台灣唯一有緊急周邊血管團隊的醫學中心。若民眾遇到上述病況,可儘速就醫,我們會提供您完善之疾病衛教及後續之相關治療。

圖二: 各種不同之靜脈導管介入治療方式,左圖為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 (EKOS),右圖為抽吸血栓導管(Rotarex)。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