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靈魂之窗-
從眼睛看身體疾病」
專刊
2023.04 第42卷第11期 執行編輯:許淑娟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糖尿病友們要控糖,也要預防眼疾
【回本期目錄】
眼科部   鄭凱駿 助理教授 (112年4月)

王先生今年五十六歲,因為雙眼視力模糊到眼科門診求診,視網膜檢查發現有眼底出血及黃斑部水腫的現象,高度懷疑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醫師詢問王先生是否有糖尿病,王先生說從來沒有檢查過,近一步檢查發現血糖值及醣化血色素都偏高。因此轉介到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門診,確定了糖尿病的診斷並開始給予降血糖藥物。

談到糖尿病的眼病變,除了最常提及的視網膜病變外,也會造成白內障,眼肌麻痺,瞳孔異常,屈光改變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上一般分為非增殖性和增殖性視網膜病變,不論是非增殖性或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都可能產生黃斑部水腫引起視力障礙,而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會因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造成玻璃體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從而影響視力。

目前門診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除一般常用的眼底鏡檢查外,另有以下二種

1.眼部光學同調性斷層掃瞄儀:利用紅外線波長的雷射光對視網膜做掃描,可提供視網膜各部位高解析度的橫切或縱切剖面之3D 影像的非侵入性檢查,對黃斑部病變極有診斷價值,也可藉以評估治療效果。

2.螢光血管攝影:以靜脈注射顯影劑後對眼底做攝影,提供視網膜血管病變動態評估,是診斷及評估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重要依據。惟須小心是否有因顯影劑引起不良反應之病史。

眼部光學同調性斷層掃描儀檢查發現病患二眼都有黃斑部水腫

並非所有病人一有病變即需接受治療,且目前的原則是當病變惡化到有嚴重新生血管產生或黃斑病變時才開始治療。過去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雷射治療,自柒零年代開始運用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後,雷射治療己成功地保住多數糖尿病病人的視力。近年來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因子及長效類固醇製劑問世後,進一步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效果,雷射的使用也減少,但在特定情況雷射仍是重要的輔助治療之一。若玻璃體出血而造成視力嚴重下降,一段時間後血塊無法自行吸收者或併發視網膜剝離,則需進一步手術治療。目前「微創玻璃體切除術」提供高效能清除血塊,並可加上雷射治療修復視網膜。

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多無症狀,有些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剛診斷就有視網膜病變,甚至如上所述例子先有眼睛症狀才被發現有糖尿病。建議病人一診斷出糖尿病就要找眼科醫師檢查確認是否需治療。若病患等到視力下降時才就診,往往會錯失最佳治療的機會。良好的血糖控制,往往可延後視網膜產生病變的時間,其他如控制高血壓及膽固醇等,對抑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有很大幫助。

非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視網膜上可看到一些小出血點、 脂肪性滲出物、微血管瘤等。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