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眼睛問題。依不同的區域與人種,近視人口的比例以及發生年紀略有不同。在台灣,近視增加最快的尖峰年齡落在7~8歲以及13~14歲,相對約為兒童剛升上小學以及初中的時候。近視通常會持續增加至18~20歲,之後逐漸穩定。在兒童發育的過程中應定期追蹤度數,並且以適當的方法來控制近視,如果任由近視越來越重,以至於形成高度近視(600度以上)。高度近視的眼睛在未來較易產生併發症,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退化或黃斑部病變等。
兒童時期就出現的高度近視,有時候會與某些特定的系統性疾病一同出現。嚴重的發展遲緩、出生時為極端的早產兒、斯蒂克勒症候群(Stickler
Syndrome)、唐氏症(Down syndrome)、馬凡氏症(Marfan
syndrome)都和兒童高度近視有相關性。某些上述的疾病在兒童身上會有明顯的外型變化或行為異常,通常會被兒科醫師發現,有些則比較不明顯。斯蒂克勒症候群是會引響面容的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面部特徵是有點扁平的顴骨與鼻樑,患者還會伴有眼部異常,聽力喪失,以及關節的問題。眼部異常通常包括高度近視,玻璃體異常,青光眼,以及白內障。馬凡氏症也是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但有1/4的患者屬於自發性突變,沒有家族史,最主要影響的是骨骼、眼睛以及心血管系統。常見的外觀變化為高瘦身形,手長腳長,骨骼柔軟。最重要的眼部病變為水晶體移位,其他異常包括高度近視,視網膜剝離以及早發性白內障等。
成年人突然出現的近視增加則要往另一個方向思考。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極短時間內的血糖飆升會使水晶體的形狀改變,影響眼睛的屈光度,進而造成近視或遠視快速的增加。在糖尿病獲得適當的控制之後,水晶體會回歸的原先的形狀,眼睛的屈光度也會慢慢跟著回復到近視快速增加前的度數。雖然血糖快速飆升造成的水晶體變化是可逆的,但長期不當控制血糖造成的白內障卻不是能靠控制血糖而回復的。所以糖尿病患者確實的維持好的血糖控制才是最重要的根本。
老年人最常見的近視增加原因也是來自於水晶體的變化,那就是白內障。隨著我們年紀的增加,水晶體內的細胞也是不斷的在成長、分裂,長久下來,老舊的細胞漸漸的堆積起來,造成水晶體體積的變化以及不透光。水晶體前後徑的增加造成屈光度的改變,進而造成近視的增加。此狀況通常是在白內障形成的初期會發生,這個時候最佳矯正視力還不太會被影響。
由以上的介紹可知,在人生中每一個時期出現的近視改變都可能與不同的身體狀況有關,所以若是發現自己的近視有變化,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意見,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對症治療。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