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今年農曆過年後,體檢檢查出乳癌,開始做化療,二個月後,吃飯時手拿不穩筷子,常常掉筷子,天氣冷拉拉鍊都對不準,被先生碎念「像小孩子一樣,連筷子都拿不好」,小美剛開始沒有覺得奇怪,回診時,跟醫師討論,才發現原來是化療引起之周邊末梢神經病變在作祟。
化療引起的周邊末梢神經病變是一種因化療藥物治療過程引起的副作用,很常見在接受化療治療的乳癌病人,不僅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嚴重程度高時,可能會讓病人治療劑量減少或停止化療。
化療引起之周邊末梢神經病變主要影響的範圍包括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症狀會因為藥物種類、藥物劑量及治療時間長短而有所不同,當藥物停止後,受損神經慢慢修復,症狀也會跟著慢慢改善。常見的末梢感覺神經症狀,如病人會感覺手腳麻木感、刺痛感、灼熱感,對熱或冷的溫度反應較為遲鈍,日常生活無法靈活穿衣服或扣扣子;末梢運動神經症狀,如手腳無力、爬樓梯或起身站起來變的很困難、肌肉抽筋;末梢自主神經症狀,如大小便困難。每個人的症狀及嚴重程度可能不相同,末梢神經病變症狀也可能重疊出現,症狀會出現在化療結束後,會維持一段時間,約半年到二年。
化療引起之周邊末梢神經病變目前暫沒有實證依據且非常有效的藥物可以預防,一旦出現症狀,醫師會依據病人的症狀,開立讓症狀緩解的藥物。照護的護理措施包括教導病人觀察神經病變症狀,使用隔熱手套預防燙傷,穿戴手套與襪子,減少受傷的機會;活動時,使用輔具協助活動、上下床注意跌倒風險,可適時增加運動頻次,如走路、騎腳踏車、種園藝或伸展操;使用紫杉醇化療藥物時,可以使用冰手套或冰塊裝袋隔著毛巾冷敷30分鐘,冷敷時,要注意一次冷敷時間大約10-15分鐘,每天一次。以上方法都可以適度緩解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
化療引起之周邊末梢神經病變是乳癌病人治療過程常見的困擾症狀之一,如果出現手指、腳趾麻木感覺、刺刺的,走路無力,起立蹲下費力,無法做太多精細動作,像扣釦子、穿針線等日常生活瑣事,甚至連工作都會受到影響時,可以跟醫師討論,透過藥物及照護的方式,讓病人症狀影響降到最低。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