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醫學」專刊
2023.07 第43卷第2期 執行編輯:林皇吉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孩子老是哭鬧發脾氣!社會情緒學習(SEL)的重要性!
【回本期目錄】
高醫精神醫學部   黃寬誠 醫師 / 李佳殷 主治醫師 (112年7月)

今天是幼稚園開學第一天,安安的爸媽卻接到老師通知,說安安打了同學!?到了幼稚園,爸爸媽媽關心下才了解,原來僅僅是因為同學玩具不肯出借,安安便動手打了對方。儘管各種安撫哄騙,安安仍舊在幼稚園哭鬧不已,讓一旁的爸媽也像熱鍋上的螞蟻,又是心疼,又是著急。其實建立正向情緒表達、控制衝動與處理壓力,正是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的重要課題。

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擴散全球,影響的不僅是生理上的健康,接連的壓力與防疫政策也進一步衝擊我們的心理健康。我們拉開了社交距離,也拉遠了孩子們的同儕互動頻率。口罩阻絕了病毒的傳遞,同時也阻礙了孩子們對臉部情緒辨識的學習。如何協助孩童的社會情緒學習,已然成為當代家長憂心的難題。

社會情緒學習是指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幫助孩子學會覺察並管理自己的情緒,同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在互動中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從而提高孩子的情緒智商。社會情緒學習所提供的,不止於個人能力的發展,也對其長大後的社會適應能力有重要影響。當孩子從小學會尊重他人、關注他人的需要時,不忘兼顧自己需求的表達,將來面對各種人際關係時,就會更加得心應手,減少與他人發生矛盾的可能性;相反地,如果孩子缺乏社會情緒學習的機會,則可能會發展出消極的情緒表達方式,例如:哭鬧、發脾氣、逃避問題……等等。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長和社交能力,並進而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有賴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多個國際組織推廣,社會情緒學習在近年已成為全球的教育趨勢之一,也同樣逐步走入臺灣的教學現場。然而,孩子們的學習場域並不侷限於校園,朝夕相處的家人影響往往更為深遠。為了幫助孩子進行社會情緒學習,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首先,當孩子情緒波動較大時,家長可以嘗試引導孩子學習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我現在感到很生氣!」這有助於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和加以控制。像這樣通過建立積極的情緒表達模式,來讓我們培養孩子的情緒認知能力;(2) 再者,藉由遊戲和角色扮演(扮家家酒)等方式,我們得以模擬各種不同社交場合與情境,讓孩子們在虛擬場景中學習與他人互動、建立關係,並學會適當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願望。(3) 同時,家長也可多多鼓勵孩子參與課外活動,例如學校社團、志願服務等等。與不同成長背景的人交流,有助於孩子們學會尊重、理解和關注他人,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4) 最後,家長應當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給予正向的情緒支持和鼓勵。當孩子表現出積極的情緒表達方式時,家長應該不吝於及時回饋認可和讚賞,以協助孩子形塑正向的情緒反饋模式。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而情緒健康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社會情緒的學習更是不容家長忽視的課題。我們可就建立孩子的情緒表達模式、遊戲和角色扮演、參與課外活動以及給予正向情緒支持等方面著手,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認知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孩子的情緒智商,以適應社會生活,並陪伴他們成長。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黃寬誠 醫師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下午       身心特診(1104)  
夜診            

 

 

 

﹝李佳殷 醫師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身心特診(1104)       旗津  
下午 精神科(1103)        
夜診   精神科(1101)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