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傑在大學時期被診斷出思覺失調症,長期在精神科門診服藥追蹤治療。但有時因為太忙忘記、而且在學校或工作場合小傑也不好意思吃藥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疾病、甚至有時是因為幻聽和妄想的影響,讓小傑覺得不需要吃藥……總是有各種因素讓小傑沒辦法天天按時吃藥,也因為這樣的狀況,這幾年間常反覆入院治療,每次住院狀況穩定改善,但出院後又因為沒有吃藥而疾病惡化。不只小傑自己飽受疾病所苦,身邊的家人也是心力交瘁身心俱疲。
長效針是什麼?
在精神科的抗精神病藥物中,有些藥物有長效針的劑型,打針後藥物會在體內穩定的釋放濃度,病人只需要在醫院門診打上長效針,在後續幾個禮拜時間內,身體內都相當於有每天口服吃藥的藥物濃度及保護作用。每一種藥物的使用方式不同、間隔長短不一,從兩週到三個月,甚至六個月的間隔都有,根據劑型的不同,能維持的時間長短也有差別。
長效針有什麼好處?
對大部分病人而言,天天服藥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對精神疾病的病人來說更是需要克服的挑戰,特別在疾病還不穩定、病人忘記吃藥、不方便天天吃藥等等的情況下,幾周打一次的長效針,除了能夠減輕病人和家屬的負擔,也能提升病人的生活自主獨立以及方便性。另外因為身體內的藥物濃度較穩定,新一代的長效針劑副作用的機率也比口服劑型的藥物又來得更低,也是病人或家屬在擔心藥物副作用時可以考慮的部分。
什麼樣的病人適合長效針劑?
不是每種精神疾病都能使用長效針劑,目前使用的疾病以思覺失調症及雙相情緒障礙症為主,也並非每種抗精神病藥都有長效針的劑型,常見的狀況是確定同成分的口服藥物有效且無明顯副作用後,醫師評估後可轉換至長效針劑,但每位病人狀況不同,仍要以醫師評估為主。
小傑的父母和小傑在門診和醫師討論後,經醫生的評估和建議將口服的藥物轉換至一個月打一次的長效針,父母主要協助陪伴小傑每個月確實回診、打針,就能達到每天吃藥的效果,減輕不少負擔,而小傑的疾病也穩定許多,可以維持日常的工作及生活,大大減少因為疾病復發而反覆跑急診及住院的次數。

柯巧俐醫師門診時段(小港)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