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在過去被視為嚴重影響生活與能力的疾病,然而台灣受到精神復健與復元概念的翻轉,認為精神疾病患者在規律用藥治療加上積極復健,即使與病共存,仍可自在生活於社區,投入就業市場打拼,過著自己嚮往的生活。
什麼是精神復健與復元
精神疾病導致腦部受損,除了有精神症狀表現外,認知功能也受到影響,其涵蓋如語言、記憶、抽象判斷、知覺感受、情感及表達事物等能力,這些損傷可能造成患者在工作上不順遂,生活及社交能力受影響,在正確就醫及用藥後,大部份病患精神症狀可以有效改善,但認知功能的受損則須透過精神復健介入來協助。
傳統的精神醫療對精神障礙的治療目標放在症狀的消除或避免再發病,而復健著重再學習,協助患者重新適應世界,並能夠自主的在社區生活。精神復元強調精神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如浴火鳳凰般重生,重視患者的「優勢能力」,希望不侷限症狀的緩減,更應致力於協助其恢復有意義與有生產力的生活,並重新獲得生活的希望與力量。
社區復健中心可提供什麼協助
部份精障患者在急性症狀穩定後會面臨生活無所事事、漫無目標,想工作,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很努力找到工作後,卻常常做不來的困境,重覆挫敗的經歷讓患者對自我信心受打擊,也無法脫離「被照顧者」的枷鎖,為了協助患者可以減少重覆住院,能好好生活在社區,社會支持加上復健介入是主要的關鍵,台灣目前有多元的復健模式可以選擇,例如:日間病房、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會所、庇護工廠、小作所等,患者可以依自己的狀態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復健方式。
高醫於92年及94年分別開辦了「高醫築夢安生社區復健中心」與「高醫第二社區復健中心」,平日提供結構的工作訓練及多元團體活動,以陪伴、協助學員得以增加生活獨立性,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與基本技能。於復健中心內重視「個人優勢」,會由專業人員共同討論規劃「個別復健計畫」,透過生活情境反覆練習實踐,協助學員可以逐步達成自己的目標,例如想減重的小如,在目標設定減重後,開始有策略的學習飲食選擇技巧,加上每週兩次有氧運動的執行下,從88公斤慢慢減重至80公斤;又如,一心想出去工作,但總是職場被打槍的阿偉,在工作隊訓練中,培養工作習慣與能力,在進階通過工作隊考試後,從組員變成組長,可以做更困難的工作任務,也學習當工作遇到挫折時不能用發脾氣或落跑來因應,終於在工作的持續復健努力下,面試上心目中的理想行政工作,並穩定持續就業中。
『高醫築夢安生社區復健中心』、『高醫第二社區復健中心』服務介紹
(一)、工作隊訓練:
多元工作訓練,包括洗車隊、烘培、手工皂、實習商店、廚務清潔、宅配、園藝、縫紉、環境清潔等訓練。
(二)、復健團體活動:
多元團體包括職能團體、疾病衛教、社交技巧、復元團體、體適能、娛樂團體、社區適應、獨立自主團體等。
(三)、個別性復健目標擬定執行:
針對個別復健需求共同設立復健目標,並協助擬定方法執行目標。
(四)、就業服務:
針對有就業能力及意願者提供支持性就業相關轉銜輔導。
(五)、社區融合活動:
與社區結合辦理心理健康相關活動,透過社區參與增加社會大眾的認識及助人者展現。
越來越多的精神患者在得到適當醫療及復健投入後,可以成功邁向屬於自己的復元之旅,如果你因精神疾患困擾而在人生十字路口徬徨,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加入社區復健中心,與我們共同努力!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