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醫學」專刊
2023.07 第43卷第2期 執行編輯:林皇吉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我需要心理治療嗎?-臨床心理師陪你聊心也療心
【回本期目錄】
高醫精神醫學部   陳鈺閔 臨床心理師  (112年7月)

「我覺得好像被困在一座橋上,心理師不只是告訴我出口在哪,而是走到我身邊,陪著我想辦法,一起往出口的方向走去。」一次會談中,個案分享道。許多人應該都曾經有過類似被困住的經驗。嘗試求救,卻不一定能得到需要的回應或幫助。

「加油!出口就在那裡啊!」

「相信自己!沒有那麼難!」

「不要想太多,一座橋而已,有什麼好怕的?」

「你只是不想走而已,不要找藉口!」

「那個誰不是也這樣走過來了,你怎麼可能不行?」

不論是正向的鼓勵、負向的評論或激將的策略,有時反而讓人更糾結,「都是我的錯/我不好」。

心理治療,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正確的評估,了解真正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是這座橋太陡? 雲層太厚看不到出口? 懼高? 腳扭了? 體力不支? 走太久了需要休息? 換句話說,困難是來自外在環境的現實阻礙? 突如其來的龐大壓力源? 個人能力或特質影響? 缺乏適當的支持與資源? 或一直沒有適當的休息與放鬆?也許,不只是單一因素。沒關係,心理師會陪你一一釐清與處理。這是為什麼心理治療中的「會談」不僅是「聊天」,而是心理師透過專業的晤談技巧,陪你一起用語言整理客觀經驗及主觀感受,有時也會利用適當的工具,像是標準化的心理測驗、自陳量表等,或投射性的媒材,如繪畫、桌遊等,找出可以一起努力的方向。

有了正確的方向,就更能使用有效的方法。

如果是這座橋太陡,那麼我們可以想辦法換一雙更具抓地力的鞋、調整成四肢並用,或思考一下,這座橋是不是唯一可以到達目的地的路徑,或許轉個彎,路更寬;如果是雲層太厚,那麼我們可以放慢腳步,找個照明工具,或是乾脆坐下來欣賞雲霧繚繞,靜待撥雲見日;如果是懼高,那麼我們可以學習讓自己放鬆和情緒調節,減少恐懼,增加信心;或是只是需要休息一下,恢復元氣與再試一次的勇氣。最重要的是,在心理治療中,你不會是一個人,心理師將與你同在,一起面對看不到出口的焦躁、等待的不安或找工具的辛苦,也一起思考更多不同的可能性、最適合你和當下的因應之道。

心理治療,也是一個訓練大腦的過程。

大腦學習越多技能,就越能在需要時派上用場,常見的目標包括:注意力、社交技巧、人際溝通、壓力因應、情緒調節及親職技巧…等,透過適當的訓練和練習,可以提升在日常生活中的適應狀態和生活品質,對於兒童或青少年來說,則有助於整體人格的發展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

當然,每個心理師有不同擅長的領域和治療模式,透過精神科/身心科門診醫師的轉介,可以讓你更快找到適合的專家,陪你聊心也療心。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