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健康」專刊
2023.08 第43卷第3期 執行編輯:許超群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肺癌手術新進展
【回本期目錄】
胸腔外科   劉又瑋 助理教授 (112年8月)

胸腔(微創)手術在近30年有了巨大的轉變(如圖示)。而肺癌手術的演進基本上和胸腔微創手術是相輔相成。傳統胸腔外科醫師在數十年前,面對4~5公分的肺腫瘤如果要進行手術切除,動輒要在病人胸廓上劃上一道15至20公分的刀痕來進行手術,縱使手術順利成功,病人術後的疼痛及康復都需要一些時日。隨著胸腔鏡手術的發展,外科醫師現在能透過更小的切口和改良的腔鏡器械進行微創手術。近十年來,胸腔鏡手術在肺癌手術中得到廣泛應用,相比傳統胸廓切開手術,胸腔鏡手術也證實在手術後初期(第五週)具有明顯較佳的身體復原情形(2022年英國VIOLET隨機分派性試驗)。

那胸腔微創手術還有哪一些新進展呢? 除了強調減少傷口大小的「單孔胸腔鏡手術」以外,著重在減少切除範圍以保留更多肺功能,也是胸腔外科醫師和病人同樣關心的一個議題。最新2022年的日本(JCOG0802)及2023年的全球性(CALGB140503)隨機分派性試驗指出,在腫瘤直徑2公分以內的周邊型非小細胞肺癌,進行肺節切除(segmentectomy)或進行亞肺葉切除(sublobar resection,包含肺節或楔型切除)可以得到不亞於肺葉切除(lobectomy)的存活率結果。

更進一步地說,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也嘉惠了肺癌微創手術的進展。首先是「手術中導航定位系統」的出現。利用影像導引技術和電腦斷層輔助設備,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手術導航和定位肺部小腫瘤。這種系統可以在手術過程中幫助醫師精準定位肺部結節(或稱小腫瘤,通常不超過一公分),來完成上述的肺節或楔型切除,以期能減少對正常組織及肺功能的損傷,同時提升手術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不同定位及導航系統各有它的優缺點,需要醫師來審慎應用及選擇給合適的病人。

另外,在現今的醫療環境講求的是多專科或是跨團隊合作的年代。肺癌微創手術十分倚重麻醉科醫療專業幫助來減少全身性的傷害,舉例像是選擇性「不插管麻醉手術」或是術中「胸椎硬脊膜外止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除了手術結束時迅速恢復自主呼吸功能及減少肺部後遺症的發生之外,因為病人手術後疼痛減輕和肺功能的迅速恢復,也因此縮短了住院的天數。符合現在外科手術講求的「術後快速康復」(ERAS)理念。

最後不諱言地說,隨著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的普及,早期肺癌發現率逐年提升。雖然早期肺癌可以用手術根除,但仍須面對腫瘤復發的風險。國際研究指出,在非小細胞肺癌IB期,II期,及III期的五年內復發率分別高達45%,62%,及76%。因此,早期肺癌開刀患者追加輔助治療是必然的趨勢。另一方面,則是在合適的病人初診斷後選擇「前導性治療」。透過NGS基因檢測,個人化精準治療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通過分析腫瘤的基因變異或免疫檢查點的表現量。可以更精準的在術前或術後使用標靶治療或是免疫治療。這樣的藥物治療策略搭配手術切除可以提高療效,增進存活率。

以上這些新進展雖然在改善肺癌手術的成效,減少副作用和提高患者存活率方面具有幫助及潛力,然而整體的治療方針還是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最合適的選擇。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胸腔外科(0230)    
下午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