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台灣最常發生的癌症之一,也是導致癌症相關死亡原因的第一名。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在2020年,台灣總共有約16000名新發生的肺癌患者;同年,也有約一萬名的肺癌病患因病死亡。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台灣引起了全民的關注。
肺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如果受到疾病影響,對生命的危脅不言可喻。另外,由於肺癌在疾病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在出現久咳、喘、體重下降等症狀時,肺癌早已經處於晚期或轉移到遠處器官。除了無法治癒之外,生命的時鐘也開始倒數。一般而言,晚期的肺癌五年存活率極低,約在5~10%左右。然而,近年來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推廣,逐漸讓台灣肺癌患者的存活率出現上升的契機。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是一種影像檢查技術。這種檢查方法提供了高解析度的肺部影像,同時將輻射劑量降至最低限度,約為傳統電腦斷層劑量的七分之一。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對於早期肺癌的檢測非常重要。傳統的X光片在早期肺癌的檢測方面效果有限,而LDCT可以提供更詳細和清晰的影像,能夠檢測小至2~3mm的病灶。另外,針對傳統X光片看不清楚的死角,電腦斷層照樣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於早期診斷和治療肺癌至關重要,因為早期發現肺癌可以提高治療成功率,同時減少治療的風險和副作用。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國家肺部篩檢試驗」(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該研究納入超過5萬名高風險吸菸者。結果顯示,接受LDCT篩檢的受試者相較於接受傳統X光篩檢的受試者,肺癌相關死亡率減少了20%。這項研究的結果確立了LDCT肺部篩檢對於高風險族群的益處。
有鑑於此,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7月起,委託各大醫院進行「免費」的LDCT肺癌篩檢。符合條件的高風險族群包括了「重度吸菸者」,以及具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即便受檢後肺部健康無異狀,仍可以每兩年再接受一次LDCT篩檢。
高醫自從此項計畫開辦以來,已經協助近1400位高風險民眾完成LDCT篩檢。針對受檢後有異常發現的民眾,也安排胸腔專科醫師協助做解釋與判讀,給予最專業且適切的建議。民眾們若身邊有符合受檢條件的家人朋友,也可以加以推廣,多多利用此項政府的惠民措施。畢竟千金難買早知道,能早期發現,肺癌才有治癒的可能性。
註:關於國民健康署肺癌早期偵測計畫可以至高醫首頁右上方點選「肺癌早篩」的連結,或於上班時間至掛號櫃檯詢問。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