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專刊
2023.09 第43卷第4期 執行編輯:劉信良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急重症最前線-淺談到院前救護
【回本期目錄】
高醫急診醫學部  溫竣凱 主治醫師 /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  陳茂軒 高級救護技術員 (112年9月)

2023年初某日,本院急診部暨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接到一通來自高雄偏鄉地區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請求線上醫療指導的電話。一名70多歲的男性因為急性上腹痛撥打119求救,緊急救護技術員(EMT)見患者全身無力、冒冷汗驚覺案情「不單純」,給予12導程心電圖檢查,赫然發現是心臟下壁的急性心肌梗塞,依照「預立醫療流程」請求醫師授權給與2種抗血小板藥物(Aspirin及Ticagrelor),並即時將患者送往醫院進行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患者在農曆年前康復出院,歡喜和家人過春節,本案經媒體報導傳為地方佳話,也是當今消防體系緊急醫療救護進步的寫照!

根據消防署的統計資料,自民國102年起至111年底止,全台緊急救護案件從每年101萬餘件逐年攀升至130萬餘件,可見國人對緊急救護需求與日俱增。而國內到院前緊急救護主要是由各地消防分隊提供服務,背後則是一群名為緊急救護技術員(EMT)的無名英雄默默付出,守護國人健康。

我國緊急醫療救護體系依循英美體系模式,是由EMT將患者送達醫院急診部門;而EMT依法分為初級(EMT-1)、中級(EMT-2)及高級(EMT-P),不同等級的EMT能執行的醫療處置不盡相同,當今我國緊急醫療救護體系以EMT-2為主力;文章開頭提到的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是我國緊急醫療體系相對少數的一群,因為其受訓時間長達8個月(1280小時以上),完訓之後還需通過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委託的專業團體進行甄試,才能成為一名合格可執業的EMT-P。

有別於過去一般民眾對於緊急醫療救護的認知,認為救護車只是將患者盡快送到醫院,緊急救護技術員(EMT)從現場評估至送至醫院,已能提供許多醫療處置,如呼吸道的建立與維持,頸椎固定,止血帶止血,建立IV管路輸液,監測血糖,骨折固定等。對於危急個案及4大時間敏感(Time sensitive)急症,如心肺功能停止(OHCA)、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腦中風(CVA)及重大創傷(Major Trauma),EMT依據病患病況及當下各醫院的處置能量,透過緊急救護智能平台提早發出「預警」,將相關第一手資訊傳遞至醫院,讓醫院端提早準備,藉此降低傷亡,提升病患存活率及醫療品質。

而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在各地消防機關醫療指導醫師的努力下,依據各消防機關醫療指導醫師(MD)授權的預立醫療流程,能提供的評估及醫療處置已經大大的進步。像是心肺功能停止(OHCA)患者,EMT-P可以進行氣管內管插管,施打急救藥物(如腎上腺素Epinephrine);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則是可以給予口服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或使用舌下硝化甘油片(NTG),甚至在重大創傷的傷患身上可以施打止血藥物傳明酸(TXA)、嚴重癲癇重積的患者使用管制藥物導眠靜(Midazolam)等,這些緊急的醫療處置都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存活率或對於改善病情有幫助,可謂急診醫師五官的延伸,將急診室「搬」到救護現場!

隨著民眾對於到院前緊急救護需求遽增,未來緊急救護技術員(EMT)面臨更多元的挑戰。透過國家政策、法律規定與時俱進,緊急救護技術員持續教育訓練,院前院後的訊息串接,讓生命之鍊,從到院前救護開始。也呼籲民眾珍惜緊急救護資源,將緊急救護服務留給最需要的傷病患!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