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曾經聽過以下這些話嗎?『那個流血不會怎麼樣啦!捐血都流得比較多……』、『住院要等個三四天喔,只能躺在走廊……』等,天呀!怎麼會有這麼沒醫德的醫護呀!也許您心中會罵聲連連,但是否以下的句子也曾由您或周遭的人對醫護咆嘯?『我掛的是急診不是慢診,為什麼要等?』、『人好好的來你們這邊,怎麼會變這樣子?』這些話對醫護而言,又是何嘗好受呢?
急診是一個充滿病痛及高壓的環境,衝突及情緒暴走也時常發生,情緒可以壓抑或控制嗎?不簡單,有情緒是每個人正常的反應,在起衝突時,如何跟醫護一起達成共同的目標:解決當前的病痛,就是件很需要雙方一同努力的課題,畢竟發飆完但病痛沒好,也不是所樂見的。
很少人會準備好遇到無常的突發病痛,著急/心疼/擔心/害怕/不捨等等,複雜的心情,常會以“生氣“這種最激烈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是人之常情,這個生氣,是因為前面提到種種的心情,更是因為下面有著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可能是沒有安全感;可能是身體還是很痛;可能是對家人照顧的愧疚,如果這些需求沒有被滿足,不管醫護再如何解釋,都沒辦法讓病人及家屬從生氣的情緒中離開。
而人只要一生氣,腦中屬於較原始/動物本能的杏仁核就被激發,讓我們無法用大腦來理性思考,只能用本能來應對,一些氣話或不當的行為也脫韁而出,這真的無法控制呀!您會說:『當下一生氣就說/做了,沒想這麼多,事後才覺得後悔』……,要收住自己情緒來的第一句話或第一個行為,真的超難的,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但只要常練習,就像鍛練肌肉一樣,就會愈來愈容易!
那要怎麼踩剎車呢?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意識到自己,已經生氣了!這點需要練習察覺自己的情緒,畢竟在壓抑中長大的我們,從小只要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常常會被罵,久了就對自己的心情麻木或壓抑,直到爆了才知道。若察覺到自己生氣了,如覺得自己呼吸/心跳變快、拳頭握緊、全身緊繃,就對自己說:『我生氣了!!』這個動作很重要喔!因為為自己的情緒命名,就是活化理性思考的大腦皮質很重要的步驟,才有機會離開原始的杏仁核而開始思考。
命名完自己的情緒之後,接下來重要的事,就是用好奇心去想想自己在生氣之下,有沒有藏著什麼隱藏的心情,如擔心/不安/恐懼/疲累等等,好奇自己為什麼會這麼生氣,是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了嗎?是因為長期照顧家人的勞累?是因為還要趕回家接小孩?種種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以上的命名和好奇,需要常常練習,才能在衝突發生,怒氣衝腦的時候,讓我們能踩剎車,有機會脫離原始的杏仁核,開始用大腦來思考下一步的行為!才更有機會可以跟醫護一同達到雙方的共同目標:解除病痛!!
生氣或任何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不是壞事,不要有罪惡感認為不能生氣,而是要在每次生氣時運用命名和好奇,去找生氣之下的心情及沒被滿足的需求,更重要的,在每次生氣之後,試著寫下自己發生什麼事,情緒是什麼,需求是什麼,跟過去或價值觀的關係,思考以上問題之後再寫下之後要怎麼做,藉由以上的反思寫作,讓自己能療癒自己,一次又一次讓自己比昨天更圓滿一點!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