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義,土耳其有地震,醫療組要待命,不過應該不會出去啦。"
"好",剛從澎湖回來下飛機的我,開始打電話請醫院的夥伴開始待命,也請大家安心,這只是個例行告知。
"子義,可能會去土耳其救災,要開始來集結了"
於是千頭萬緒開始浮上心頭,一方面開始打電話給醫療組的醫護人員確認能否出國,也告知醫院長官們請求同意並協助調整班表;一方面也開始蒐集土耳其當下環境條件,以判斷是否提醒隊員多做些準備,另外,平常模組化的隨隊物資是否足以支持這次跨國支援,然後怎麼向家人「告知風險」。2月7日晚間,本院急診總共二醫二護搭乘專機,成為第二梯次前往土耳其參與救災的醫療組成員。
成為國際人道救援的成員並非巧合,過去六年來,急診部致力於災難醫學的發展。在急診主管們的支持下,主動爭取台北區,北區,中區,南區,甚至到花蓮,參與許多大大小的災難醫療隊演練,進而孕育出當時幾位住院醫師成為日後這領域的主導者,以及培養出許多護理師變成這團隊的重要成員們。從2019年起,高醫和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簽立國際人道救援支援協定,藉由共同訓練,期許在未來國內外的重大災難事件發生時,得以即時的提供隊員和災難醫療協助。2022年11月,高醫醫療團隊成為屏東縣政府國際人道救援隊的醫療組團隊,通過內政部消防署的國家評測,成為台灣第二支通過國家評測的中型搜救隊。同時高雄市政府消防局也邀請高醫成為其國際人道救援的醫療組成員,我們的成果頗受肯定。
"我們準備好了"不只是個口號,在土耳其發生地震的當下,我們跟隨台灣搜救隊一同前往土耳其。這是我們第一次有重大真實災害的經驗,也是第一次出國救災的經驗。國際人道救援團隊有五大功能編組,管理組、醫療組、搜索組、救援組,以及後勤組,並且有重要的任務分配。在接收到管理組指派的任務後,搜索、救援組成員便會到醫療站接受健康評估,適合執行任務者,醫療組會派遣成員隨同前往救援現場持續監控隊員建康以及必要的話,對倒塌建築物裡的傷患提供緊急醫療服務。醫療組有許多任務,隊員身心健康管理(若隊員體溫大於37.5C,心跳大於130bpm,收縮壓大於170mmHg,血氧濃度低於95%,疲勞指數(0-10)大於8分),則需進行進一步評估是否適合執行任務,進一步處置方式包含暫時停止任務、調整任務強度,以及醫療處置,傷患急性處置(於受困民眾緊急處置的部分,由高醫團隊及北榮團隊共同評估傷情,這次台灣隊到土耳其救災,總共救出兩位受困傷患),飲食建議、環境衛生建議、以及疾病預防等等。最大宗的任務目標是讓隊員維持健康預防疾病。這或許跟大家對於災難隊出生入死的想像有些許出入,但面臨未知的環境,未知的任務期限,如何保留戰力與拉長戰線,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任務。根據台灣過去地震經驗,現場進駐的災難醫療隊服務對象,以搜救人員最多;另外根據文獻,災難初期就可能有一波傳染病的傳播,因此我們也落實環境清潔消毒及提出對飲食的建議。此外,土耳其在主震後,除了餘震,尚有大量粉塵,還有低溫氣候及下雪可能對隊員造成的危害,這些都是醫療組需事先取得的資訊並採取對策,才能預防隊員們免於傷害。
災害週期分四階段,從災害發生開始:應變、復原、減災、準備,然後等待下一個週期。這次土耳其地震高醫團隊在醫療組的角色應變得宜,有賴於準備階段扎實的訓練。在準備的階段,除了本身團隊持續精進,還有急診部長官及高醫院方長官的支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高醫院方願意不斷的將資源投入大型災害的準備階段並且培育人員,這是放眼台灣相當難得的作為。高醫的成就並非偶然,而是來自於平時點滴的努力,而身為一份子的我們將持續學習。不期許大型災害發生,但卻不容許災害發生時束手無策。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