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專刊
2023.09 第43卷第4期 執行編輯:劉信良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瞭望太平洋,在台九線上的大武緊急救護
【回本期目錄】
高醫護理部   廖文琦 護理師 (112年9月)

「妳要不要回家去支援啊?」

「回家?去哪裡啊?」

「台東啊!大武偏鄉支援!」

「好啊!走」

沒錯!一通來自阿長的電話,開始了我的偏鄉醫療!

身為台東人的我,竟然沒聽過大武這個地方,稍微谷歌了一下,只知道在南迴線中點,其餘皆不熟悉,懷著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於2020年2月踏上大武這塊土地。

剛到大武救護站時,看到些許老舊的建築物及簡單的設備,與平常習慣的醫學中心相比,讓我感到有點緊張,我能幫忙什麼?能怎麼幫忙?真的會有人來看診嗎?

山地、離島地區的醫療資源,不論是人力或設備都遠不及全國平均。為消弭城鄉健康的不平等,使偏鄉離島居民能獲得完善及偏遠的醫療與照顧,衛生福利部自95年起於大武衛生所補助設立緊急救護站。由於臺東縣地形狹長,南迴沿線,包括達仁、大武、金峰鄉及南太麻里地區居民約一萬多人,且沿路遊客眾多難免車禍外傷,大武地區距最近之臺東市急救責任醫院約需1小時車程,醫療資源之便利性與可及性貧乏。

在偏鄉民眾觀念裡生病或患有慢性病只要到衛生所吃藥或打針就好,除非症狀嚴重到台東就醫,隨著五官科及各專科陸續駐診,加上衛生所可以做胃鏡及大腸鏡,今年加入復健師可執行物理治療,提升民眾就醫的便利性,不僅如此,我們更將急重症護理照護模式引進大武衛生所,從一開始的檢傷分類到病情處置,在護理技術、照護流程等與衛生所原有醫護同仁不斷的溝通、磨合後,終於建立正確且順暢的急診就診、緊急救護流程,強化緊急後送機制,提升偏鄉離島的黃金救命效能。

現在民眾逐漸增加,也從只要打針吃藥到接受我們對他們疾病衛教,甚至回診開心對我們說:「謝謝你們來,多虧你們才有24小時救護站及醫師,有你們在我們很安心。」,這一句不以為意的感謝,卻是給我們守護偏鄉的力量。

我記得剛駐診時,有一位子宮頸癌末期合併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幾乎每天因疼痛來就診,每次看到她總是愁眉苦臉、不想講話、精神狀態差,家屬也因長期照顧,顯得心力交瘁,她們的對話總是這樣:「痛成這樣,什麼方法都沒用,真的不想活了。」,家屬則很疲憊無力的回應:「媽媽妳不要這樣,我們都很努力了。」聽到這些對話感到很傷心也希望能給予幫助,從當初個案及家屬並不理會我們,總是拒絕與我們多談話,在我們多次的關心問候下,漸漸了解個案及家屬的期望,患者表示已接受疾病的事實,經過多次的溝通,我們協助家屬將患者轉介高醫疼痛科門診,某天傍晚患者因皮膚癢來就診,神情輕鬆、氣色也好了許多,還主動笑著與我們打招呼,家屬告知現在定期至疼痛科回診,媽媽很少喊痛,也會吃東西,甚至還會跟我們聊天開玩笑。看著患者因整合性醫療進而提升生活品質,真的很開心,同時了解醫療在偏鄉的重要性。

讓大武地區居民可以得到醫學中心等級的服務,縮短搶救個案生命之黃金時間,成為南迴醫療穩定的後盾,這就是偏鄉醫療。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