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保健」專刊
2023.10 第43卷第5期 執行編輯:吳哲維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小兒聽力障礙與發音發展
【回本期目錄】
高醫耳鼻喉部  張寧家 副教授 (112年10月)

小智3歲了,可是還不太會說話,咬字不太清楚,像台語長輩說的"臭乳呆",幼幼班老師建議媽媽帶小智去接受語言治療,而語言治療老師則要媽媽帶小智先做聽力檢查,確定聽力沒有問題了,再開始語言治療訓練。究竟聽力正常與否與發音、語言發展有何關聯呢?

發音、咬字與語言發展,牽涉到喉部(聲帶發聲)、口腔舌齒鼻(咬字清晰及聲音共鳴)、腦部發育(語言發展與表達)、以及耳部聽覺(語言學習);這些構造系統的障礙缺陷,都可能影響語言的發展;如圖一所示,語言信號的接收輸入,是語言發展的起點,沒有語言聲音的信號輸入,嬰幼兒就無從學習、模仿他所接收的聲音訊號,進而發展出有意義的語言表達,擁有語言交流及溝通的技能。也因為聽覺為語言發展的起點,針對語言治療復健的第一步,即是評估聽力是否正常。  

     (圖一:語言的學習發展與表達)

為了早期篩檢出聽力異常的嬰幼兒,自2012年3月15日起,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即有補助新生兒接受聽力篩檢,一旦聽力篩檢未通過,即轉介到聽力複檢醫院進行確認性檢查,以期達到早即診斷早期治療,以3個月內確定診斷、6個月內開始進行復健治療。嬰幼兒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為0–3歲,過了3歲之後仍能發展,但速度會趨緩,基本上,到6–8歲之後,基本的語言能力就定型而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那我們要如何知道家中的嬰幼兒有無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呢?如附表,可知道適合該齡的嬰幼兒應該有何種語言發展的成就,若是語言發展跟不上其生理年齡,出現應注意的警訊,就應該帶去小兒科評估有無智能、發展遲緩的情形,同時應帶去耳鼻喉科評估有無聽力障礙的現象。

若不幸診斷出幼兒有聽力障礙的狀況的話,要怎麼辦呢?首先要知道聽損的程度為何,是單耳或雙耳的聽障;若是輕度的聽損【優耳(指聽力較好側)小於40分貝】,則僅需密切觀察其語言發展狀況,並定期追蹤;而中重度的聽損(優耳聽損介於40–70分貝之間),則需要配戴助聽器並進行聽能及語言復健;而重度聽損(優耳大於70分貝)者,若使用助聽器一段時間後語言辨別能力仍不理想的話,則要考慮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治療;而目前衛福部通過補助人工耳蝸手術的條件則為:

1.未滿18歲

2.雙耳聽損皆超過90分貝

3.配戴助聽器超過6個月後開放式語辨能力仍未滿30%

4.且無電極植入禁忌症者

符合條件者可專案申請補助,兩耳植入各一次(衛福部2023年7月通過)。

人類是社會性群居動物,語言溝通是社會化文明進步的重要工具,正常的聽力則是語言學習發展的基礎,只要對嬰幼兒的聽力正常與否有所疑慮,皆可帶至耳鼻喉科進行檢查評估,能早點察覺問題,才不會錯失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喔。

語言發展的階段里程碑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小港醫院 高醫耳鼻喉(0603)   高醫耳鼻喉-教學門診(0603)
下午   小港醫院    
夜診         小港醫院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