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在管樂團裡,單簧管樂者含著簧片、手指輕快跳躍,樂曲音符韻律的飛揚。而在人的喉嚨,都有上天賦予的精密樂器—聲帶,可以按心情起伏,輕頌歌曲、歡唱卡拉OK、嘶吼重金屬,隨心所欲地發出高低不同聲音,看似平凡卻又多麼不可思議。
跟樂器相似,我們有氣管供氣,顫動天然簧片『聲帶』,氣流輕輕撥開聲帶薄層,周而復始地震動,有如單簧管的簧片發聲。再由喉內肌群調整聲音表情,改變簧片質地,最後由口咽共鳴腔放大,多麼不可思議。如果要高亢音調,側環杓肌
(Lateral cricoarytenoid muscle)、環甲肌 (Cricothyroid
muscle)開始作用,進階假音(Falsetto)聲帶內緣會加強,再高一點海豚音(Whistle
register)則震動更集中於聲帶前端。如果要低沉一點,則要靠後環杓肌 (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甲杓肌 (Thyroarytenoid
muscle)。不像手風琴樂器,每個音調都要一個簧片,人體僅需要『一組聲帶』及『喉內肌』搭配,在小小的喉嚨裡就可以發出悅耳音調、音色,真是太不可思議。
聲帶與喉內肌肉的運作,有如瑞士腕錶般細緻,但如此細緻的機關結合,也意味著稍有點差錯,音色就會出現變化。尤其是控制肌肉的兩大神經,上喉神經外枝(External
br.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與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有如電纜供應電力給肌肉,神經受傷電線斷了、或是大腦中風大斷電,缺電的聲帶與肌肉馬上停擺,造成沙啞。另外創傷撞擊,聲帶操勞水腫發炎,聲帶長繭、節肉、結節,聲音也會馬上就變另一個嗓子。
因此維持好嗓子,需要適度的聲音衛生保養,平時發聲部位的訓練,發聲時的協調,都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甲狀腺術中使用神經監測器保護神經,聲帶息肉、結節,安排聲帶類固醇注射、聲帶顯微手術,這些都有助於美好聲音的維持。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