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專刊
2023.11 第43卷第6期 執行編輯:李純瑩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預防勝於治療:談疾病預防的策略
【回本期目錄】
高醫家庭醫學科   李純瑩 主任 (112年11月)

健康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但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忽略了保養自己的身體。俗話說得好:"預防勝於治療"。早早預防疾病,遠比治療它來得省時、省力、省錢。以下就讓我們透過了解台灣人的十大死因及常見的疾病,來探討如何有效預防健康問題。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近的111年統計,台灣人的十大死因中,除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肺炎」、和「意外事故」之外,其它的主要死因都與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同時,這些慢性疾病的病人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因此,慢性疾病的預防成為了重要的議題,包括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慢性肝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

防治慢性疾病,必須先了解和控制其危險因子。這些慢性疾病共同的危險因子有年齡、遺傳、肥胖、吸菸、酗酒、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和作息不規律等。從這些因子中,我們可以明白到,預防疾病並不是單靠花錢購買保健食品或商品就能達到的。反而,調整生活方式和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疾病的真正基石。以下提供疾病預防的策略原則給大家參考:

1.均衡飲食:飲食要少鹽、少糖、少加工,每天吃足五蔬果,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並控制每日攝取的熱量,以符合自己的身體需要。

2.規律運動:養成規律運動或身體活動的習慣。每週運動時間至少150分鐘,如果時間不足,可以分次累積,效果同樣良好。

3.規律作息、壓力控管:保持規律的作息,並學會減壓技巧。足夠的睡眠和適當的休息有助於身體的自我修復。

4.維持理想體重:控制體重在理想範圍內,有助於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5.不吸菸與節酒:戒菸與節制飲酒是防治多種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癌症、心、肺和消化系統的疾病。

6.疫苗接種:疫苗透過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抗體,為身體提供抵禦疾病的防護力。它不僅能減少感染性疾病的危害,如流感、肺炎鏈球菌肺炎、肝炎等,甚至某些特定的癌症和帶狀疱疹也可透過疫苗接種降低風險。對於高風險族群,例如幼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疫苗更是一道屏障。

7.定期健康檢查:由於年齡及遺傳因素是我們不可掌握的,因此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尤其是中高齡者,可以早期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及時進行治療和調整生活習慣。

8.利用健康數據,評估慢性疾病風險:可以使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委託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index.jsp)進行預測。只要輸入「年齡」、「性別」及「健康檢查數據」等資料,就能快速計算未來10年內罹患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即早防範。

慢性病的防治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源於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即使已經罹患某些慢性疾病,也不必過度擔憂或恐慌。只要做到以上的幾點建議,配合專業醫師的治療與指導,一樣可以享有健康的生活品質。如果民眾有任何健康疑問或困擾,不知道如何具體的做到慢性病防治,都可以找家庭醫師進行專業的健康諮詢和協助。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委託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高醫家醫科(1502)   小港醫院
下午     小港醫院
夜診   高醫家醫科(1502)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