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專刊
2023.11 第43卷第6期 執行編輯:李純瑩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意見回饋
 不在病床上說再見-臨終尊嚴的選擇
【回本期目錄】
高醫家庭醫學科  楊久嫻 主治醫師 (112年11月)

《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帶著尊嚴離開的臨終選擇》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在書中日本高齡醫學專家探討了在面對高齡長者(尤其是失智症)末期階段時照護與醫療困境,當長輩因為疾病臥病在床無法好好進食時,以「留置鼻胃管或做胃造口灌食」之醫療處置作為延續病患生命的原則,過程中長輩可能需要被綁手綁腳以防管路拉扯。書中強調了對於臨終選擇議題的重要性。在台灣,西元2000年即通過了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讓成年人在疾病末期無法治癒時,有拒絕急救的權利。

八十歲王奶奶,因為器官的衰竭走到末期,變得虛弱沒有食慾。親戚朋友與家屬希望她放置鼻胃管灌食,才不會被餓死。放置鼻胃管之後因為不舒服已經自拔許多次,也導致需要約束王奶奶,漸漸地王奶奶連靜脈注射的管路也會拉扯,抽血困難也常讓王奶奶很難過,她生氣地說:為什麼我活到這把年紀還要這樣對我?。打營養針、放鼻胃管等等治療,在過去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並沒有明確的立法可以讓人預立下自己對於這些治療的想法,在病患意識不清時也往往是由家人代為決策這些醫療行為。西元2019年1月6號開始,病人自主權利法正式上路,宣告病人自行作主的權利時代來臨,於五種臨床情境(包括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狀態或極重度失智,第五類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病患,醫師將可以依意願人在預立醫療決定(法律文件)中所明白表示的接受或拒絕維生醫療、人工營養與流體餵養決定,去執行病患所希望的治療。此處的維生醫療包含氣管內插管、心臟電擊、使用呼吸器、洗腎機、輸血、抗生素等等,而人工營養與流體餵養就包含了鼻胃管灌食。

要如何替自己爭取一個不在病床上說再見的尊嚴退場呢?

目前病人自主權利法中規定民眾可經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預先立下在某些情境下自己希望的治療目標與方向,也就是完成預立醫療決定書。此步驟要邀請至少一位二等親參與此場諮商。如果有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也得一同來參加,以了解意願人對於特定臨床狀況以及生命末期的維生抉擇。諮商指的是由經過預立醫療相關訓練的醫療團隊人員來解釋,並引導民眾完成預立醫療決定書。

不是說我自己可以做決定嗎?為什麼還要家人一起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因為在真正執行維生醫療的不給予或撤除時,雖然家屬不得違背病患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但是家人的支持與理解仍是生死兩相安的最重要因素。

不在病床上說再見,從自己作主開始。預約專線(07)3121101#6161或(07)3120675

 

※本文章同意非營利行為之轉載,轉載時不得編輯、調整、增刪、加註、改寫或以其他方式變更本文章內容,並註明供稿來源。

 

﹝※ 門診時段僅供參考,若有異動請依診間公告為主﹞

時段
上午          
下午   高醫家醫科(1502)    
夜診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 │ 聯絡信箱│網頁維護:kmuj@kmuh.org.tw
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13 KMUH All Rights Reserveda 建議使用IE 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